“康乾盛世”时期,清朝疆域超过1300万平方公里,人口在乾隆晚年超过了3亿大关,是当时全球面积第二大国,人口占据全球三分之一。依靠庞大的人口基数而发展的传统手工业经济,使得当时的清朝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
清朝经济的发展依赖于人口的骤增,而清朝人口能在不到两百年时间里,从明末清初的数千万爆增到乾隆晚年的3亿,与一种美洲作物密不可分,那就是番薯。
番薯原产于大小安地列斯群岛、中南美洲地区,随着新航路的开始与大航海时代的到来,西班牙殖民美洲以后,将这种高产、成活率高而且美味的作物带到了很多地方,其中就包括西班牙殖民地菲律宾群岛。
明朝末年,在吕宋经商的福建商人陈振龙父子,将番薯藤偷藏船舶的绳子上带回家乡进行种植。因为番薯适应力强成活率很高,而且产量巨大,很快就得到了广泛传播。
清朝康熙年间,陈振龙的后代,将番薯传到了浙江、河南、河北等众多省份。成为了仅次于水稻、小麦与另一种美洲作物玉米的第四大农作物。
中国属于农耕文明,农业的兴旺与人口的增加是经济的基础,由于番薯的传入,使得很多原本不适合粮食生产,不适合养活大量人口的地区,条件得以改善,清朝拥有了养活更多人口的农业基础。
番薯的传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清朝人口骤增,清朝人口的爆炸保证了清朝统治的安定与经济的繁荣,所以康乾盛世被戏称为“番薯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