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藩王的世子继任藩王,那其他的儿子们是怎么安排的?

明朝亲王的继承人能够称作世子,其他爵位继承人并不称作世子。明朝是最后一个施行分封制的朝代,但是明朝宗室不像汉朝、晋朝那样可以自行管理地方藩国封地,也不能像唐朝宋朝那样自由参加科举入仕或者做其他什么事情。明朝庞大的宗室什么都不能做,由明朝直接供养

明朝宗室爵位继承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嫡长子世袭罔替,其余诸子降等承爵。

也就是明朝诸侯藩王的爵位由世子继承以后,其他的儿子能够得到比其父亲低一等的爵位,直到降低到最低等级的奉国中尉,就世袭传承了,哪个儿子都有这个资格继承。

《明史》记载:初,太祖大封宗藩,令世世皆食岁禄,不授职任事,亲亲之谊甚厚。

按照明朝的规制,皇子封亲王,下天子一等。亲王嫡长子,年及十岁,授金册金宝,立为王世子,其孙立为世孙,冠服视一品。诸子年十岁,则授涂金银册银宝,封为郡王。嫡长子为郡王世子,嫡长孙为长孙,视二品。诸子授镇国将军,孙辅国将军,曾孙奉国将军,四世孙镇国中尉,五世孙辅国中尉,六世以后均为奉国中尉。

按照明朝的规制,皇帝的儿子可以晋封为亲王,其王爵之位世袭罔替,由嫡长子册封为世子继承。而亲王除了嫡系继承人之外其他的儿子,一律册封为郡王。

郡王的级别稍微低于亲王,其继承制度也与亲王类似,郡王爵位由嫡长子继承,其他儿子一律册封为比郡王低一级别的镇国将军。

而郡王以下的爵位,就不能够世袭罔替了,就需要开始进行降等承爵了。比如镇国将军的所有儿子都受封辅国将军,辅国将军的儿子都受等奉国将军,爵位每传袭一代就降低一等。直到最低级别的奉国中尉,那就世袭传承了

这也就造成了著名的明朝宗室问题:明朝宗室诸王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又不得从事士农工商的四民之业。明朝宗室需要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去供养,所有宗室如果没有被废黜,最低也是个奉国中尉而且还能世袭。奉国中尉每年的俸禄大约是200石。明神宗时代,因为宗室规模太大,开始削减宗室俸禄,并且对于宗室爵位继承做出了各种限制。

明朝两百多年岁月,一共实际分封65位亲王,追封22位亲王。在这65支实际分封的亲王中,有16支亲王世系因各种原因被废黜,还有15支亲王因为最终子嗣断绝而爵除。崇祯朝,当时实际的亲王数量有34人。

相对于亲王,郡王规模要大很多,毕竟亲王除了世子之外的儿子都能册封郡王,明朝一共册封924位郡王,一下子比亲王的受封者多出数倍

明朝宗室疯狂膨胀的同时,却几乎没有任何正面的作用,毕竟当年明太祖留下厚待宗室的规制实在有些过分——宗室无法入仕就算了,也没有自由,甚至连士农工商之业也不准涉及。都不知道明太祖怎么想的,唐宋给宗室很大的自由,也没见出什么问题。明朝的覆灭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并不能单纯说庞大的宗室造成了明灭,不过宗室问题的确对明朝产生了严重的破坏。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 发表于 2022-03-05 00:42
  • 阅读 ( )
  • 分类: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