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在乾隆时期达到极盛,也自此盛极而衰。作为之后乾隆帝继承者的嘉庆帝颙琰,更是能力不足庸懦有余,的确不是什么好皇帝。乾隆帝极其精于权术,当初之所以选中颙琰,也是迫于无奈,因为实在是没得选了。
乾隆帝册立颙琰,其实主要就两个原因:
清高宗弘历的一生可谓是顺风顺水,但有一样例外,那就是其子嗣并不繁盛。弘历的后妃一共为其生育了十七位皇子,然而其中就有十人幼年夭折或者英年早逝。乾隆皇帝弘历是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享寿89。不过他的这种优良基因似乎没很好的遗传到其子孙身上,乾隆帝大多数皇子都活不过他。
乾隆曾欲册立富察皇后所生的永琏、永琮为储君,结果这两个皇子都早夭。之后乾隆又想册立皇五子永琪,结果永琪也是英年早逝。这种连续不断的打击让乾隆很受伤,在永琪死后很多年都不再想立储之事。
事实证明有些事不能拖,一拖就忘,就想起来的时候就已经迟了——随着乾隆帝年事已高,再次想起立储这码子事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已经没什么好选择了。
乾隆三十八年弘历再次秘密立储的时候,当时剩下的皇子一共七人:淑嘉皇贵妃所生的永珹、永璇与永瑆,纯惠皇贵妃所生的永瑢,继后所生的永璂,还有孝仪纯皇后所生的颙琰与永璘。
这几个人里,永珹与永瑢已经出嗣旁支,不算是乾隆的儿子;永璂被生母那拉氏连累,贵为嫡出却已失宠;永璇做事颠倒,与吝啬的同胞兄弟永瑆一起被乾隆帝所厌恶;最后剩下孝仪纯皇后生的俩儿子,永璘又实在太年幼。所以乾隆帝选来选去,只能“矮子里头挑高个儿”,被迫选了颙琰为储。
而颙琰被立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还是他的生母孝仪纯皇后魏氏得宠。魏氏虽然是内务府包衣出身,却备受乾隆皇帝宠爱,尤其是纯帝继皇后那拉氏失宠被幽禁之后,魏氏得以晋封为皇贵妃,以皇贵妃身份统摄后宫,做了十年有实无名的后宫之主。
自古以来就有母凭子贵,也有子凭母贵。乾隆帝皇十二子永璂贵为嫡出,却因生母失宠被连累;颙琰虽然是庶子,但因为生母得宠,乾隆皇帝爱屋及乌,对于颙琰自然也是更加重视。乾隆秘立永琰为储君,在魏氏死后追封其为皇后。
所谓“至则反,盛则衰”,乾隆皇帝似乎花光了清朝最后的好运气,当年雍正帝交给乾隆帝的殷实家底,乾隆帝再交给嘉庆帝的时候已经千疮百孔。在澹奕看来,嘉庆帝算不得昏庸,却实在平庸,更加无力挽回清朝的大厦将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