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上非洲发展相当滞后,经济实力薄弱,但凡事都有例外。地处西南非洲的赤道几内亚虽然很不起眼,却拥有极高的人均GDP。早在2011年赤道几内亚的人均GDP就已逼近3万美元,这个数字超过了不少当时的中东与中欧、东欧地区,在世界上都比较靠前。
其实1996年以前,赤道几内亚依旧是全球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人均GDP很低,后来的逆袭式改变主要就因为油气资源的开发。
赤道几内亚总面积超过2.8万平方公里,由非洲大陆部分的木尼河流域、比奥科岛与其他岛屿构成。虽然木尼河流域面积超过2.6万平方公里,是其主体,但赤道几内亚的主要人口、城市与经济活动都集中在面积仅仅2000平方公里出头的比奥科岛上。
原本的赤道几内亚属于西班牙殖民地,经济主要依赖于咖啡与可可种植为主的农业,工业与服务业几乎是一片空白。由于生产力低下,很长时间里赤道几内亚都相当贫困,被列为世界最不发达国家。
上世纪后期,赤道几内亚在几内亚湾海域发现了储量非常丰富的油气资源后,其经济开始井喷式增长。2004年,在地图上并不起眼的赤道几内亚,成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仅次于尼日利亚与安哥拉的第三大石油产地,大量的石油出口给赤道几内亚带来了惊人的财富。
得益于石油,多年来在西部非洲经济发展普遍比较低迷的情况下,赤道几内亚长期一枝独秀。石油出口也带动了赤道几内亚的电力、通讯、交通、矿产加工、农产品加工等诸多相关产业。赤道几内亚还建设了非洲规模最大的甲醇工厂,占全球甲醇产量5%左右。
2011年,人口不到70万的赤道几内亚其人均GDP高达2.9万美元,位居全球第32名。赤道几内亚是当时全球人均GDP前60名中唯一非洲国度,比当时非洲第二的塞舌尔高出近2万美元。
巅峰时期,赤道几内亚的人均GDP比韩国甚至是石油王国沙特都还要高。不过人均GDP很高的赤道几内亚,仍旧非常贫困。大量石油出口带来的收益都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大部分的赤几民众生活水平多年来并没有显著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