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可以先举个例子。袁世凯本为庶出,其母只是袁父的妾室,按理没有资格葬入家族坟地,清末袁世凯发迹之后扶摇直上,然而其做了直隶总督之后曾要求将其生母迁葬袁家祖坟,仍旧被其嫡出的长兄所拒绝,而袁世凯本人虽官高爵显,却毫无办法。
就算庶子拥有很高的官职在身,可嫡庶尊卑的宗法规制是很难改变的。宗族之内的大小事务,还是按嫡长子的意思来办理,像是有些重要的家族祭祀仪式等,嫡出子嗣永远都排在庶子之前。宗法制在商周时代正式确立以后,贯穿了华夏数千年的文明史,影响非常深远,尤其在一妻多妾制仍存的时代,嫡庶尊卑分明也是维持秩序的重要手段。
先秦时代的殷商时期,宗法制逐渐形成,在周朝建立之后正式定型。从商周时代开始,上至天子下至黎民百姓,只要有妻的同时也有妾室存在,那么这些群体都施行着严格的嫡庶尊卑制度。嫡长子也就是正妻所生的长子,是最尊贵的继承人,嫡长子作为宗子实际掌握着本族的财产,有主持祭祀与管理家族的优先权威,这是不可逾越的。
嫡庶制度的核心就在于对于尊卑的区分,在《礼记》之中,对于嫡子与庶子的相关行为、权利等规范就有明确的相关记载, 比如宗子也就是嫡长子拥有继承家产、主持祭祀与管理家族成员的权利,而妾生的庶出子嗣,没有主持祭祀的权利,如果妾室所生的孩子不是长子,三年内都不能参加祭祖。商周时代,由于宗法制的存在,家族职位、爵位等都由嫡长子继承,同家族的庶出子嗣基本上没可能担任高于嫡长子的职缺。
在古代宗法制的相关仪范中,对于庶出子嗣官职高于嫡子该如何,也有明确规定,那就是就算庶出子嗣的官位爵位比嫡出子嗣更高,在家族中也要听从宗子的。以家族祭祀为例,宗子在,庶子只能参加祭祀而不得成为主祭人,也就是所谓的“支子不祭”、“庶子不祭祖也,明其宗也”。
既然连支持家族祭祀的权利都没有,那就注定庶出子嗣在本族的地位永远不能跟嫡出子嗣相提并论。家产的继承、管理权的拥有、祭祀的主持,只要有嫡子在,那就没庶子什么事,除非没有嫡子庶子才能候补其位。庶出终究是庶出,即便庶子在外头获得了高位富贵,在家族内仍旧还是改变不了庶出为卑的事实,嫡子始终压其一头。
事实上,如今大多数影视作品都已经相对淡化了古代的嫡庶尊卑,历史上庶出地位远低于嫡子要比荧幕中演绎得严重得多。晋朝的世家大族,甚至禁止庶出子嗣称呼自己的父亲为父,只能称大人或者其官位爵位。古代从上到下都以嫡为尊,以庶被卑,而这也注定了庶出其实也很难获得比嫡出子嗣更高的地位,像韩国古代想参加科举,其生母必须是正室夫人。
像是明清时代,虽说民间的嫡庶尊卑制度有所松化,但其实也没好到哪儿去,庶出子嗣在家族内的地位不能跟嫡子相比仍旧是板上钉钉无法改变的。就算庶子在外头是天王老子可以呼风唤雨,回到族内依旧是庶子,成了直隶总督的袁世凯都无法要求嫡出的兄长同意迁葬生母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宗法制中的嫡庶身份是以生母地位确定的,难以改变,这也是历代王朝奉守的核心,也不会有谁会去主动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