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李治,算得上是唐朝一个非常特别的皇帝,一方面因为他的父亲还有老婆实在太出名,李治似乎没什么存在感;而另一方面唐朝在高宗时期实力强悍,疆界也达到最大。说起李治,大多数人的印象中都是个比较软弱性情温和的皇帝,说白了也就是个守成之君,而当年太宗李世民之所以册立李治,主要还是李治的两个同母兄长太作了。
李治虽然是太宗与结发妻子长孙皇后的嫡出子嗣,但并非长子,李治还有两个兄长,也就是原本的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李治只是老三。
一开始太宗册立的太子就是嫡长子李承乾,对于李承乾,李世民也算是非常疼爱了。虽说承乾模仿突厥风俗在宫中胡闹,宠信太常寺乐人称心,但太宗并没想过易储,然而在李承乾心中,自己的二弟魏王李泰同样深受父亲的宠爱,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李世民对于李承乾的各种胡来经常加以斥责,然而这种爱之深责之切在李承乾的心中却变成了太宗要易储的前兆。
李治的二哥李泰,从小就深受太宗的宠爱,而李泰长期沉溺于这种无边的宠爱之中,逐渐产生了一种只要把其兄长李承乾拉下来,他就能成为新的储君的错觉。随着李泰越来越受宠,李承乾与李泰之间的矛盾也是越来越多,最终李承乾决定先下手为强准备提前夺位。
当然,结果肯定是失败的,太子谋逆自然就留不得了。原本按照礼法,排列在嫡长子之后的继承人是嫡长孙,也就是李承乾的儿子,但李世民并没有这么做,而是考虑魏王李泰。李泰知道了太宗有这个念头以后也是各种讨好,给自己争取机会,最开始太宗并没有考虑年纪比较小的李治。
然而太子承乾告诉太宗,自己谋逆也是因为魏王对太子之位有觊觎之心,加上承乾被废之后,李泰到处奔走,甚至用李元昌被株连的事情吓唬自己的弟弟李治。李泰表示自己如果继承皇位,将来一定杀了自己的儿子传位给弟弟李治。一开始太宗听了还挺高兴,可回头仔细想想吓出了冷汗。李泰这么说,必然是对太子之位势在必得了,然而所谓杀子传弟的话不仅不可信,甚至可能将来给李治带来杀身之祸。
历来谋夺皇位失败的皇子结局都会相当悲惨,而当年太宗自己就是通过玄武门之变弑杀自己的兄弟登上皇位,所以太宗也非常害怕心狠手辣的儿子李泰若是成了皇帝,必然容不下废太子承乾,还有被其许诺“杀子传位”的弟弟李治,恐怕手足相残的悲剧会在李唐皇室再次上演。李承乾被废,李泰又不能立,那么就只剩下同样作为嫡子的李治。
李治是长孙皇后的小儿子,虽然自古皇帝爱长子,百姓宠幺儿,但这并不代表皇帝就不喜欢小儿子。李治从小性情温和宽厚,也非常的聪明孝顺,相对于那些勾心斗角的兄长们,李治却能和睦兄弟,长孙皇后升霞之时,年幼的李治伤心痛哭不能自拔。在李世民眼里,李治是个仁善孝顺的好孩子,越来越疼爱。
太子承乾被废,魏王李泰被降封之后,在长孙无忌等老臣的支持下,李世民册立嫡三子李治为新的储君。对于李世民来说,或许李治没有那么杰出,但也不是个无能的人,更关键的是李治宽厚孝顺,他成为皇帝之后,承乾与李泰都能得以保全,不至于发生皇室相残的悲剧。
可以说是嫡并非长的李治能够成为储君,还是挡在前面的两个兄长给力,斗来斗去把自家碉堡炸掉了,给在一旁看热闹的李治腾挪出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