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很多人都认为汉朝藩王势大威胁长安皇权的问题,都是因为汉武帝时期使用主父偃的推恩令得以解决,然而事实上,汉朝藩王的问题在武帝之父汉景帝一朝就已经解决得七七八八,到了汉武帝时期,推恩令的施行只不过是做了扫尾的工作。可以说,解决汉朝王国尾大不掉的问题,汉武帝是站在了其父汉景帝的肩膀上。
汉太祖刘邦建立汉朝以后,觉得当年周朝因为分封太过以至于反噬自身,秦朝因为废除分封制以至于危机时无人救援,于是刘邦自以为聪明地采取了折中的办法——郡国并行。当时汉朝一边施行分封制,一边施行郡县制,一部分直接归长安朝廷管辖,另外的诸侯部分让他们各过个的。
在诸侯国自身范围之内,诸侯王拥有极高的王权,可以自行选拔官吏组建朝廷,甚至发行自己的货币,拥有自己的军队,赋税也不用缴纳去长安。诸侯王的实力不断膨胀,而由于已经过了两三代人,大多数诸侯王与长安的汉朝嫡脉之间的亲情关系也已经疏远更加不牢靠。长安皇室与各地的诸侯国王室之间的矛盾,也是越来越深刻,越来越不可调和。
诸侯王力量太强怎么办呢?削藩!但实力强悍的诸侯王又怎么可能坐以待毙呢?于是汉景帝时期暴发了七国之乱,一大群诸侯联手造汉景帝的反。结果很意外的是,各怀鬼胎的诸侯王联军很快就被汉景帝给干掉了,七国之乱前前后后也没持续多久。这场皇室与诸侯之间矛盾彻底的暴发,虽然持续时间不长,但影响非常深远。
七国之乱被平定后,参与叛乱的七个诸侯国有六个被废除,原本诸侯国统辖的大量郡县被大规模裁撤收回,各诸侯国地盘与人口锐减。另外,景帝收回诸侯自己任免官吏、征收赋税的权利,原本靠封国税赋供养的诸侯王开始领取定额俸禄生活,并且不准再过问朝政,诸侯国的大小事务全都由长安派遣的人管理。七国之乱以后,汉朝的郡国已经基本与诸郡县无异,诸侯王也失去了与长安相抗衡的实力。
不过到了汉武帝继位初期,还是有些挺大的诸侯国,像是淮南国等,这些诸侯背地里小动作不断,明面上也是对汉武帝的皇令阳奉阴违,对皇权还是有所影响的。当年汉景帝用武力解决诸侯问题,但再来一次也没这个必要,毕竟杀鸡焉用牛刀,可这些纤芥之疾若是不好好解决,还是可能在关键时候造成严重后果,必须要根除。
这种情况下,汉武帝采用主父偃的推恩之策。原本诸侯国王位都由嫡长子继承,其他子嗣无法继承寸土,施行推恩令后,除了嫡长子继承王位,诸侯其他子嗣都可以在封国之内分封列侯,而这些新分封的侯国不再受诸侯国管辖,而由各地的郡直接约束。如此一来,原本很多很大的诸侯国越分越小,听命于长安的郡越来越大。
当然,诸侯王都明白汉武帝施行推恩令是什么用意,很明显这是一把软刀子,表面上是恩赏,实际上就是要彻底铲除各个诸侯国,但诸侯也没有办法,毕竟受封的都是诸侯王的子嗣,他们能得到实惠自然不会去管老爹受到的影响,要是诸侯王不肯,首先唱反调的就是他们的子嗣。推恩令施行之后,诸侯王势力被大幅度的削弱,再也没办法搞事情。
相对于汉景帝用武力,汉武帝的收尾工作由始至终都没有动用一兵一卒,软刀子割得诸侯有苦难言,还给汉武帝赢得了广泛的赞誉,毕竟这场削藩运动用的是赏赐的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