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明朝对外戚压得狠啊,从选妃开始就各种提防了。外戚在古代一直都是个需要稳妥处理的重要群体,因为外戚们与皇室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乃至血缘关系,自然也就很容易染指到朝堂上的事情。像是尊奉母族的汉朝,新帝登基之后授予厚爵显位给自己的舅舅,都成了一种惯例。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正因为外戚的这种特殊,有些时候能够成为皇权的助力,而也有时候会威胁侵害到皇权,像是吕后垂帘、武后听政时,当时的皇族都胆战心惊的。而鉴于历朝历代的这种外戚干政的教训,明朝从一开始就对外戚采取防患于未然的态度。
首先,明朝一开始就严格禁止后宫中的后妃们干涉朝堂上的事情。太祖朱元璋在位时,马皇后本身就不肯干政,有时候即便是朱元璋主动询问马皇后的意见,也被马皇后所拒绝,而这种在当时被视作贤良淑德典范的行为,也被后来历代的明朝后宫所标榜效仿,引以为荣。
而且说来也是非常巧合,明朝建立后很长时间内,只有皇后而没有太后,直到明宣宗登基后才有。自古以来皇后与太后不同,皇后若是干扰朝政很可能被废,可皇太后终究是母亲,大多数时候让皇帝左右为难。明朝初期长久没有皇太后的这种情况,也使得明朝后世缺乏外戚干政的“先例可循”。
虽然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宋朝对女子相当压抑,然而实际上明朝女眷的地位远不如当年的宋人。宋朝太后垂帘是一种稀松平常的事情,不过却极少有外戚乱政的事情发生。
南宋晚期兴起的程朱理学等,实际上并没有嚯嚯到当时的宋人,反而历经元朝倒是被后世的明朝士大夫给发扬光大了,像是“牝鸡司晨”这样的事情自然是明朝士大夫们无法容忍的。明朝士大夫影响力甚高,儒家思想被无限放大,而明朝时期对于女子的压遏也达到了一种令人发指的地步。所以在明朝士大夫非常强势的这种情况下,明朝的后妃或者外戚们想在朝堂上搞事情,那是非常困难的。
一般来说,即便民间娶妻都讲究个门当户对,而皇帝选皇后按道理自然也要找个名门望族的贵女,像隋唐时代的皇后,很多都出身极其显赫,而明朝却剑走偏锋,明确要求后妃的家世不能太高。说来也是有道理的,后妃的娘家家世不高,影响力非常有限,能够形成的外戚力量自然而然也就不足为患了。
整个明朝,除了成祖徐皇后是中山王徐达的女儿之外,其他历代皇后都出身一般般,有很多甚至是平民家的女儿。明朝选后妃的主要标准是样貌与品德,只要身家清白贤淑有礼即可,对于家世过高的,直接就给去掉了,压根儿就不会进行考虑。
除了皇帝的后妃之外,外戚还有个重要群体,那就是皇家的女婿们,而明朝对这群人也很防备。自古以来,也有不少迎娶了皇帝的女儿而平步青云的人,虽说历代作怪的驸马并不多见,但也不是没有。
明朝设立有专门管理皇家女婿的机构,称为“仪宾”,对于驸马与公主们的日常生活全部都进行详尽的管理约束。同时,在明朝一旦成为驸马以后,那就注定要跟仕途说再见了,因为明太祖定下的规矩,驸马们都不得入朝为官,如此一来那就遑论能染指朝堂中事了。
除了在寻常家庭中选择后妃之外,对于后妃娘家的待遇明朝也非常谨慎,毕竟是自己的岳丈家不能太寒酸,但明朝后妃的娘家受赏,只可富贵不得权显。一般来说,明朝的那些国丈、国舅们,并不能凭借自家入宫的女眷而利于仕途,有些平民最多也就能在锦衣卫那里挂个虚职,或者在没有实权的五军都督府那里挂个职,可以有点富贵,但别想涉及朝堂。
明朝从相关制度上,就几乎阻绝了后妃外戚染指朝堂的几乎所有渠道,而这也是明朝时期几乎没有能形成气候的外戚的重要原因。而明朝时期,也很少出现太后垂帘或者是后妃乱政的事情,不过凡事有利也有弊,明朝极力压制外戚舅族,最终也使得明朝晚期皇族孤立无援,自家宗室指望不上,外戚们又没什么帮忙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