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正统十四年,明英宗朱祁镇再土木之变后被瓦剌掳走,而同年,郕王朱祁钰受命监国,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被册立为皇太子。然而到了景泰三年,朱祁钰的皇位坐稳,并且也有了自己的儿子之后,他立刻废掉了朱见深的太子之位,改立了自己的孩子。
英宗回朝之后,又通过夺门之变夺回了皇位,朱祁钰被废掉帝号,重新降为郕王,死后按照亲王礼葬于西山。
然而朱祁钰怎么都想不到,当年被他废去太子之位的侄子朱见深,后来下诏恢复了他的帝号,并且按照帝陵规制重新修正景泰陵,承认了他的皇帝身份与功绩。
明明有仇,为何明宪宗会给自己的叔叔平反?
朱祁钰要废太子,但汪皇后护佑有功皇家少亲情,这句话一点都不假,虽然朱祁钰的确做的比明英宗出色,但是他最大的污点之一就是坚持要废朱见深的太子之位。
朱见深是朱祁镇的庶长子,乃是周贵妃所生,在朱祁钰监国同一年,朱见深就被册立为了太子,而当时的朱祁钰膝下并没有自己的子嗣,而且他也没想到自己会在皇帝的宝座上坐那么长时间,最终难以自拔,所以当朱见深被孙太后与朝臣联合册立为储君的时候,朱祁钰并没有反对。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朱祁钰已经无法放下手中的皇权,而且当时的杭皇后,为他生下了皇子朱见济,朱祁钰希望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所以执意改立太子。为了易储,朱祁钰可谓什么事都做了,竟然还给朝臣们塞钱,最终,终于让朱祁钰得逞。
只不过,明朝是个讲究名分与正统的王朝,朱祁钰执意改立储君的行为,还是引起了诸多反对,而其中反对最激烈的,就是他的元配皇后汪氏。
汪氏性情刚直无私,在英宗被俘期间,她时常去照顾英宗的后宫妃嫔,对太子朱见深也是各种关怀,犹如亲生,朱祁钰改立太子,汪氏直接当面硬杠,结果被朱祁钰废去后位,打入了冷宫。
英宗复辟之后,也由于这段往事,对于汪氏也非常眷顾,而朱见深与他的生母周贵妃,对汪氏也相当感恩,也正是这个缘故,使得朱见深看待当年的恩怨,与其父亲明英宗有很大不同。
为朱祁钰正名,也是为了安抚人心英宗重新夺回皇位之后,虽然其作为方面比起之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当年的土木之变给明朝带来的伤害实在太大,而且没多久之后,又发生了曹石之乱,最终,英宗留给朱见深的,还是一片残缺的烂摊子。
朱见深登基之后,明朝各地就麻烦不断,英宗当年埋下的那些雷,在宪宗时期集中爆发,如此危急的情况之下,就必须安抚人心,而古代想要安抚人心,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平反昔日的冤狱。
天顺八年,朱见深就为当年英宗发动夺门之变之时,被构陷贬斥的御史耿九畴平反,之后,明朝上下喊冤的声音此起彼伏越来越多,成华三年,当年被英宗所杀的于谦,也洗清了被扣上的各种污名,恢复了名誉。
而被朱见深平反的绝大多数人,他们都与同一个人有关,那就是景泰帝朱祁钰,既然这些人都被平反了,朱祁钰又怎么能继续被雪藏下去。
由于当年朱祁镇与朱祁钰这对兄弟之间的恩怨,使得“朱祁钰”这个名字在英宗一朝,就是个讳莫如深的词,然而到了宪宗时,经过了一系列与朱祁钰相关的人物的平反之后,为朱祁钰正名就成为了大多数朝臣的一个心结。
若是不能正确去评价朱祁钰,也无法正确评定当年的事情。
就能力与功绩,朱祁钰的确出色当年的明宣宗朱瞻基膝下,仅有两个皇子,一个朱祁镇,一个朱祁钰,其中朱祁钰虽也贵为皇子,但可惜其生母出身低贱,甚至被禁止住在后宫之中,按理来说,朱祁钰也是没机会坐上皇位的。
只不过,他荒唐的哥哥朱祁镇自己作死,听信宦官的谗言亲征瓦剌,结果不仅自己被抓走,还害得明朝精锐几乎尽丧,差点让明朝江山不保。
朱祁钰是临危受命,而他抛开与英宗之间的恩怨,的确也是个相当出色的君主,朱祁钰知人善任励精图治,不仅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击退了瓦剌的入侵,还对明朝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积弊进行改革整饬,极大推动了明朝的进步。
对明宪宗来说,自己的这位叔叔,要比父亲靠谱太多,这是不得不承认的。
宪宗对朱祁钰的平反也是有限的夺门之变以后,英宗废除朱祁钰的帝号,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自己的正统与合法性,而对于宪宗来说,朱祁钰的皇帝之名已经无关痛痒,并不会对他构成什么负面的影响。
成华十一年,宪宗正式下诏恢复了朱祁钰的皇帝尊荣,并且确定了他的谥号为“恭仁康定景皇帝”,还按照帝王陵寝的规格重修了景泰陵。
只不过,宪宗对朱祁钰的平反并不全面,而且,明朝皇帝的谥号都是17个字的,但朱祁钰只有5个字,并且,宪宗也并没有为朱祁钰上庙号,其神主依旧无法进入太庙享祭。
对于明宪宗来说,恢复朱祁钰的名誉,是当时的大势所趋,也是现实需要,而且给自己的叔叔平反,对自己也不会有任何害处,反而有很大的好处,何乐而不为。只是,宪宗可能对朱祁钰还是有些私怨的,所以并未对其完全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