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海瑞为什么敢上疏大骂嘉靖帝?

嘉靖嘉靖,家家干净。

嘉靖者,言家家皆净无资财可用也。

海瑞的确曾对嘉靖帝出言不逊,然而海瑞还没有直接向皇帝脸上啐口水的包拯那么大的胆子,嘉靖帝的脾气也没宋仁宗那么好。在他那份“痛骂”嘉靖帝的那封《治安疏》中,所谓是在“痛骂”的部分其实也没有那么多,而且也比较绕弯子,但是拍嘉靖帝龙屁的篇幅却长篇累牍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

而且,海瑞所说的也都是事实,嘉靖帝也着实找不到十足的去斩了他的理由。

海瑞敢写《治安疏》,也是其不怕死的个性使然

《明史》中,记载了这么一段故事:海瑞,署南平教谕,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

大致的意思就是,海瑞在做南平教谕的时候,有御史抵达,当时署衙内的人员纷纷跪地叩拜,唯独海瑞直挺挺站着,他认为这里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不应该以官衙之内的礼节相对待。

南平教谕与御史之间,品阶相差悬殊,然而海瑞根本就没有在怕的,这则故事反映出,也是一个认死理的海瑞,他不会因为对方的权势地位而有所屈服。当然,他心里也清楚这么做的后果是什么,可依旧无法阻止他。

海瑞写《治安疏》的时候,也知道这封奏疏一旦落入皇帝的手里,等待他的是什么,然而海瑞依旧没有动摇,以为他认为自己写的都是事实,说的都是对的,即便是触怒了嘉靖帝,他还是要说。由于海瑞知道自己可能要被嘉靖帝算账,所以一早就准备好了棺材

语言需要技巧,海瑞文人出身自然知晓拿捏分寸

在《治安疏》中,海瑞对嘉靖帝出言不逊的地方的确不少,而其中其实只有两句非常难听,让嘉靖帝听了之后火冒三丈,想要刮了海瑞。

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

天下人不直陛下久矣。

说成大白话就是,皇上啊,你的年号“嘉靖”很生动啊,您在位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干干净净,一毛钱都没有,天底下的人看你不爽已经很久了。

除此之外,文中大多数的话语其实说的再怎么难听,反应的也都是事实,嘉靖帝其实揪不出错来,比如严嵩罢相前后,大明朝的情况非但没有好转反而还越来越糟,比如嘉靖帝成天沉迷于修道炼丹,诸如此类,海瑞都只是陈述事实,没有直接在骂皇帝

而《治安疏》的一开头,就言道:

海瑞瑾奏,为直言天下第一事,以正君道,明臣职,求万世治安事。

这么一下子,海瑞把自己推到了道德的制高点,他说的意思很明白,自己这封奏疏是为了正君王之道,明尽臣子的职责,若是嘉靖帝杀了他,那么就是在违逆这个前提,要是大明朝出了任何的问题,全都是嘉靖帝的责任,可怪不到他海瑞的头上

海瑞这摆明了是挖了个坑套路嘉靖帝,让嘉靖帝陷入两难之中,若是嘉靖帝因为这封奏疏杀了海瑞,那么就等于是在定义自己是个无法容忍的君王,可若不处置海瑞,嘉靖帝又咽不下。

拐着弯斥一句,抹上蜜糖夸两句

“陛下天资英断,睿识绝人,可为尧、舜,可为禹、汤、文、武,下之如汉宣之厉精,光武之大度,唐太宗之英武无敌,宪宗之志平僭乱,宋仁宗之仁恕,举一节可取者,陛下优为之,即位初年,铲除积弊,焕然与天下更始。”

这些肉麻的话,同样出自那篇所谓“痛骂”嘉靖帝的《治安疏》之中。

尧舜禹汤,汉宣帝、光武帝、唐太宗、宋仁宗、明宪宗,海瑞把古往今来的诸多优秀帝王还有他们身上的优秀之处,都加在嘉靖帝身上,还说嘉靖帝即位之初,天下就焕然一新,然而当年嘉靖帝即位的时候,只不过是个十多岁的少年郎,这种话海瑞都说得出来。

常言道,伸手不打笑脸人,海瑞的求生欲其实也还是很强的,虽然《治安疏》里的确言辞犯上不敬,但他也是把嘉靖帝夸得不要不要的,整体来说,海瑞奏疏中呈现出来的嘉靖帝其实还是个相当杰出的帝王,只不过是有些小错而已

嘉靖帝确实霸道,但并不昏聩

朱厚熜少年继位,通过大礼议之争,连消带打铲除了朝中的异己,逐渐确立起了自己绝对的权威,整体来说,朱厚熜是个非常强势的帝王。

家境三年七月,因大礼议之争,诸多臣子跪在左顺门外撼门大哭,以此要挟皇帝,朱厚熜大怒,让锦衣卫出手,逮捕其中五品以下104人下诏狱拷打,四品以上86人待罪,最终,有一百八十多人受到廷杖,其中17人被当场打死,8人流配充军

从这件事也看得出,朱厚熜是个极其霸道的帝王,容不得臣子与其作对。

然而,霸道归霸道,朱厚熜并非是个昏聩之君,除了沉溺于炼丹修道之外,在朝政问题上,朱厚熜分的还是清清楚楚的。

海瑞的《治安疏》对自己出言不逊,并非是出于私心,他的目的的确是为了革除积弊,为了大明江山的未来好,朱厚熜心里也明白这一点,而海瑞当然也明白朱厚熜的性格,只不过触碰皇帝逆鳞始终非常危险,所以海瑞也做好了两手准备。

《治安疏》,既名为“治安”,那么海瑞这封奏疏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明朝的江山,并非是去针对嘉靖帝朱厚熜个人,朱厚熜自己也明白这一点,千百年里的帝王,都以能够容忍直言犯谏的臣子而留下美名,而那么无法容忍的,通常都是惹下后世的责难,朱厚熜心里明白。

很明显,海瑞心里也明白,毕竟是文人出身,对于这些历史循环的道理,海瑞心里也跟明镜似的,自己的《治安疏》并没有不妥之处,若真的见罪于皇帝,因此丧命,好歹也会留名青史,若被采纳,那么对大明就是一件幸事,而对朱厚熜来说,杀了如同比干的海瑞,那自己就成了商纣王,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从来深情留不住,自古套路得人心。海瑞敢写,就已想好了一切。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 发表于 2022-03-02 20:58
  • 阅读 ( )
  • 分类: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