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金本是南亚一个小国,为何印度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吞并”锡金?

拼尽全力冒险去做才能用不惜一切,印度吞锡金轻而易举,跟“不惜一切”沾不上边。锡金被吞,只因它太弱,刚好又对了印度的胃口。

锡金王国,在中原的典籍中被称作“哲孟雄”,也算是个历史非常悠久的国家,与中原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渊源联系。早期的藏人移民将这里称作“登疆”,意思是稻米之谷,从公元7世纪也就是中原唐朝时期,这里就是吐蕃帝国的一部分,9世纪虽然成为了单独的部落,但仍旧被藏地的大寺执掌着。

18世纪晚期,尼泊尔的廓尔喀人侵入锡金,当时的锡金国君逃往西藏避难,没想到廓尔喀人越过边界攻入后藏,并洗劫了班禅的驻锡地扎什伦布寺,最终引起了清朝与廓尔喀之间的长期战争,而之后锡金虽然恢复,却丧失了大片的土地,变得非常小。

英国在近代,逐渐蚕食南亚地区之后,身居内陆的锡金也没有幸免。在1861年时,锡金就被英国完全掌控,此后锡金被置于英属印度总督的管辖范围之下。

战后,印度等纷纷脱离英国,然而英国人虽然走了,印度人却取代了英国人在锡金的地位。印度强迫锡金签署了《维持现状协定》,向锡金派遣专员,而1949年就直接派驻了军队。

1950年,印度与锡金签订了所谓的《和平条约》,规定锡金成为印度的保护国,印度派驻到锡金的首席行政官代替首相行使各项职权,全方位把持了锡金的各领域。

由于锡金终究不是印度,所以印度的做法也引起了锡金民众的不满,最终在1968年发生了大规模的反印示威,人们要求废除与印度的条约,而当时锡金的第十二任国王帕尔登也提出锡金要锡金化的口号,要求印度修改条约。

没想到,印度非但没有答应,反而在1973年直接派遣大军进驻干脱壳,接管了锡金的国家机能,同年,印度与锡金签署协定,规定印度掌握锡金的外务与防卫,这无异于就是削去了锡金作为国家最重要的两大主要权责。

次年,锡金在印度的操纵之下举行了大选,最后的结果就是,锡金“主动”加入印度,成为印度的一个邦,而锡金的王室被印度软禁,卫队全部被遣散,锡金最终消失。

作为世界主要文明之一,古代的印度长期都没有形成完整的国家,而是像古希腊一样呈现出碎片化,直到被英国人揉成了一个国家。虽然印度本身被殖民欺负了几百年,但脱离英国以后的印度却继承了殖民者的心态,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待周围的弱小邻居们。

印度本身的各方面实力,在南亚就占据绝对的优势,面积很小人口又少土地还非常贫瘠的锡金王国,根本就无法与印度相争。

从诞生的那天开始,尼赫鲁等人就有建立“大印度联邦”的幻想,其范围几乎囊括着当年的英属印度的所有地盘,印度有这样的心思,锡金注定在劫难逃。

虽然锡金的面积非常小,实力也非常弱,但有个很尴尬的问题是,锡金的所在地扼守着印度东北部的要冲地区,即西里古里走廊。

所谓西里古里走廊,就是印度东北六邦与印度主体之间往来的狭窄陆路部分,这个地方如同咽喉,处于锡金、尼泊尔、孟加拉国与不丹的夹缝之中,一旦被扼断,就会使得印度东北部六个邦与印度主体之间失去联系,很可能引起连锁反应,导致印度的崩解。

印度想要强化西里古里走廊的安全,那就只能将其变宽,而最方便的方法,就是将矛头对准实力最弱的锡金,吞下锡金是最直接也最好的办法。

二战之后,西方在全球的殖民体系纷纷崩解,所以在当时,贸然去吞掉一个国家,其实也是一种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举动,很可能引起国际上的责难。但话说回来,其实也是要看具体情况来说,印度对于吞锡金这件事,拿捏就很准。

印度吞锡金的同期,土耳其吞下了北塞浦路斯,而印尼吞下了东帝汶,也就是说,印度是在浑水摸鱼,时机抓得非常巧妙。

更关键的是,锡金是个无足轻重的地方,深居内陆,印度吞下这里对于当时主要的国家其实都没什么影响,反之,若因此诘难印度,可能得罪了印度而使得自己的相关利益受损,在这种情况下,锡金只能成为牺牲品,被印度所吞,且毫无办法。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 发表于 2022-03-02 20:58
  • 阅读 ( )
  • 分类: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