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二战盟军医护兵不怕暴露在德军枪口下?

很多二战内容的影视作品中,都会出现盟军士兵在战场上受伤之后,呼唤医护兵求救的情景,之后就会有带着红十字标识的医护兵上前抢救伤员,而这些人往往都没有任何防护装备,连头盔都不戴,但完全都没在怕的,随意穿梭在枪林弹雨之中。

流传甚广的说法是,德军恪守《日内瓦公约》,不准攻击医护兵。

按照相关的约定,交战双方不得对于手无寸铁的医护人员发动攻击,而医护人员要佩戴红十字标志,以免造成伤害。

《日内瓦公约》:

第25条:医院传令兵、护士或辅助担架员,在搜寻、集结、运输或治疗病员时,如果遇到敌军或者被俘,应受到足够的保护与尊重;

第29条:医院传令员、护士或辅助担架员,落入敌军手中后,同样被视作战俘,但若有需要的话,应该允许其履行医护人员职责。

因此,德军严禁在战场对医护兵进行攻击,违反者要受到极其严厉的惩罚,也正因德军恪守规定,使得盟军的医护兵在战场上的伤亡非常少。

当然,日军就与德军相去甚远,以至于截然相反,当年日军不仅是对医护兵,甚至任何无辜百姓遇到日军都难逃一劫,当然,日本当时确实也没加入《日内瓦公约》。

在太平洋战场,日军对于美军的医护兵也是“青睐有加”,还专门瞄准美军的医护兵进行攻击,以至于美军得知后,医护兵大多都并不敢佩戴明显的红十字标志。

不过,如果真的是因为《日内瓦公约》的关系,德军对盟军的医护兵“多有关照”,那么盟军对于德军方面自然也应该如此,可事实完全相反。

二战期间德军方面的医护兵,时常也会受到盟军的攻击,在苏联与其他盟国老兵的回忆录之中,都能找到大量狙击手专门狙击德军医护兵、攻击其阵地医院的记录。

事实上,《日内瓦公约》的确是要求交战方,不得向对方的医护人员进行攻击,这是的的确确存在的,但规矩算规矩,关键还是要看签署方是否遵守规矩,二战期间的德国犯下累累罪行,连人类都开始反,更何况是区区的《日内瓦公约》。

既是公约,双方都应遵守,断然没有德军方面遵守,而盟军方面却视若罔闻的规矩,在盟军对德军的医护力量进行强烈打击的情况下,就算德军原本的确打算遵守公约,也没有继续下去的理由,要知道,二战期间被德军撕毁的条约,可不止一份两份。

换言之,所谓德军因为恪守《日内瓦公约》,所以没有攻击盟军的医护兵与红十字会,这样的说法实在不值一哂,甚至可以说是在颠倒黑白。

其实在一定条件下,攻击对方医护兵并不违反公约。

虽然《日内瓦公约》中的确命令禁止对医护兵进行攻击,但这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对方要佩戴醒目的红十字标识,二是对方没有携带任何自卫性的武器。

看上去好像都很有道理,但实际上,这两个条件存在极大的“可操作性”。

战场上硝烟弥漫烽火不断,到处都尘土飞扬,视线非常差,就算全身都是红十字标志,比较远的地方的敌军恐怕也看不清,总不至于先跑过去看清楚了之后,然后再进行攻击。

而且,就算真的看清楚了,如果真的想要攻击,依旧还是可以用“视线遮挡”当做是借口说辞,毕竟到底有没有看清楚,只有攻击方自己才知道。

美国的医护兵分成两种,一个是以男性为主的协同军队的救护兵,他们本身就配着武器,可以像步兵一样进行进攻、防御与协同作战,只不过他们的装备中还有救护包。

另一种是以女性为主的医护兵,他们有完善的医疗设备与药物,是真正的非作战人员,不过这些人大多出身于正规的军事学院,而不是医学院。

二战时期的医护兵,虽然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医疗救治,但终究还是兵,他们的随身装备之中都会携带轻武器作为防身,用来以防万一,可他们既然带着武器,那么攻击他们就不违规。

也正因如此,《日内瓦公约》对于不能够攻击医护兵的这条规定,实际上只存在于理论上与字面上,在现实中基本上没什么可行性,甚至还成为了合理攻击对方医护兵的依据。

医护兵不是不怕敌人的攻击,而是别无选择

二战时期,战场上的医护兵们,其实所处的环境相当危险,他们能够信任的,只有自家士兵战友的保护,而不是什么《日内瓦公约》的规定。

医生的天职是救死扶伤,而战争岁月,出身军事学院的医护兵们,与其他的作战士兵们一样,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自己的国家为了最终战争的结束,他们不仅是医,同样是兵。

对于医护兵们来说,战场上只有前进没有退缩,就像普通的士兵,明知道前方九死一生凶多吉少,但依旧还是要不顾一切向前,这是使命。

战场上的医护兵们,不能说因为害怕沙场枪弹无眼太危险了,所以就畏畏缩缩踟蹰不前,他们能做的只有相信自己的战友,能够掩护自己。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 发表于 2022-03-02 20:58
  • 阅读 ( )
  • 分类: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