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侍卫确有一部分会反向佩戴腰刀,但非全部,也非任何情况下都如此。
古人佩戴腰刀并不是什么稀罕事,作为当时一种主流的兵器,宫廷之中的侍卫们都会随身佩戴着腰刀,而在大多数人印象里,佩刀通常都是也应该是刀柄向前的,这样遇到突发情况时,也更方便将刀抽出来战斗。
不过在清朝时期,不少宫廷内的护卫们,他们的腰刀都是反向佩戴着的,有人就觉得清朝的侍卫们都是这样佩戴腰刀的,甚至有人以为印象中腰刀的佩戴方法是错的,清朝那种反向佩戴腰刀才是正确的。
反向佩刀,刀柄向后刀锋向前,这种“奇怪”的佩刀方法好像非常不方便,那清朝为何如此呢?
清朝反向佩刀的说法不一关于反向佩刀,主要有三种说法:
道光时期,以为叫做奕赓的宗室侍卫写了本《侍卫琐言》,其中记载着清朝康雍乾时期,侍卫们的腰刀都是同向佩戴的,正如所有人印象中那样,刀柄向前刀刃向后。
不过,从乾隆后期开始,宫廷侍卫的腰刀佩戴方法出现转变,开始反向佩刀,而在很多说出人的口中,这种刀被称作“太平刀”。
意思很明显,那就是说如此佩刀只是出于礼仪需要,乾隆后期,清朝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顶峰状态,出现了一种“繁荣”,爱新觉罗家的江山已经安稳,所以佩刀上也体现着这种“太平”。
当然,太平刀的说法只是其一,其实满洲的军中,反向佩刀也是一种流行,至于原因,如果你穿上满洲甲胄,骑在战马上,或许就能够了解清朝时期的佩刀为何会反向佩戴了。
反向佩刀便于骑射的可能性最大满洲入关前以渔猎为生,尤其是擅长马背上作战,大多数的满洲兵都是骑兵,所有的装备其实都要为马上作战服务,而马上作战的首选其实还是弓箭,而不是刀。
骑射状态下,刀柄向前,抽刀就很困难,还极其伤害到战马,但如果将刀柄向后,需要的时候用左手扶一下刀鞘,就很容易从背后将刀抽出来。
骑兵作战时,背后带着弓箭,一般箭筒放在左侧,刀柄在前拔刀就会被挡住,甚至碰坏弓箭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反向佩刀,刀柄大致在腰部后方,右腿旁边挂着箭壶,左手持弓,之后不会搭弓射箭还是拔刀劈砍,都可以迅速做出反应。
总而言之有两点:
清朝宫廷之中出现反向佩刀,大致出现在乾隆后期,这时期的清朝,经过康熙、雍正与乾隆三代的经营,基本出于安定的状态,而且发展程度也达到了一个高峰。
乾隆帝本身就喜欢在一些细枝末节上做文章,他要求宫廷侍卫反向佩刀以显示“太平之世无需随时抽拔兵刃”也说得过去。
再者,反向佩刀原本就是满洲骑兵之中作战时候的传统做法,出于实用的目的,之后被引进到宫廷之内,成为了一种表示对君上敬畏的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