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临海个锤子!截止2018年,全球正在商业运营的448座核电站中,真正临海的有228座,剩下的全部位于内陆地区,换言之,全世界只有一半的核电站是临海的,而且目前全球正在规划与兴建的核电站,大多数都位于内陆地区,沿海的相对比较少。
一般来说,核电站按照厂址选择的不同,国家原子能机构主要将核电站分成临海核电站、临湖核电站与临河核电站,其中临湖核电站与临河核电站统称为“内陆核电站”。
世界核电业最发达的美国与法国,将近六成的核电站都位于内陆地区,俄罗斯的内陆核电站比重也超过一半,我国研究堆19座均在内陆,商运核电机组35座倒是均在沿海。
虽然内陆核电站非常多,比例极高,但无论是临海还是内陆,目前全球核电站的建设选址都有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必须靠近丰沛的水源,有海最好,河湖也行,水够就行。
建设核电站对于厂址环境的要求极高,首先就是尽可能避开地震带,也不能有断层,厂址区域50公里内不能发生过六级以上地震,毕竟一旦地震引发泄漏,后果不堪设想。
并且核电站的建设地区需要远离城市中心区域与人员稠密地区,临海地带通常人群相对比较稀松,以此防止万一发生事故造成大范围伤害。
现代的沿海地区尽管很发达,但相对来说真正的近海海岸地带没有那么稠密的人口,而且临海平原较多,地质相对简单,也比较适合核电站的建设。
核电站运转过程之中,往往会产生惊人的热量,需要大量的冷却水,海边取水比较容易而且足够,在内陆地区,可能会浪费或者污染宝贵的淡水资源。
从安全角度来说,非堆型故障引发事故的情况下,紧急停堆后需要大量水源冷却,带走堆芯的余热,临海建设核电站,也是方便为堆芯余热提供最终的冷源。
正常情况下,核电站通过循环水泵将海水引入厂房之内作为设备冷却水,最终将热量带入海洋之中,内陆水源也不是不行,只是淡水相对宝贵,没有临海方便。
核电站的核反应堆堆芯一旦失去冷却,若导致燃料元件熔化,那就在短时间内就会导致大量放射物质泄漏,因此冷却水源被视作核电站正常运转的“血液”。
不仅如此,核电站建设的时候需要众多相关的巨型设备,临海或者临近大规模水域,也更加方便大型设备的运输,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无论是在海边,还是在湖边河边,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须要靠近充沛的水源,这才是核电站建设的真正必需因素,而不是靠近大海。
世界上也不是所有国家都临海,像俄罗斯、法国、德国等虽然临海,但内陆人口更多,核电站建设也必须考虑内陆,而第四代核蓄一体技术诞生后,内陆核电建设愈发成熟。
除此之外,核电站冷却之水通常也含有轻微数量的放射物,将其排放入大海之中随着洋流进行稀释,能够将影响降到最低程度,而内陆通常需要足够巨大的水域才能有此效果。
总体来说,世界上的核电站只有半数是临海的,内陆核电站也非常多,而且从目前趋势来看也会越来越多,核电站虽不都临海,但靠近充足水源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