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岁不借钱给人,也不要向人借钱;
七十岁,在别人家尽可能不要留宿;
八十岁,能不出门就尽量不要出门。
传统文化中,到了六十岁被称作花甲之年,农村俗谚的说法是,到了六十岁就不要再有债务在身上了,不管是别人欠自己钱还是自己欠别人的钱。
首先是不要借钱给人,就算是自己有钱也不要借,包括自己的子女。
现在有句话叫老人手里还是留点钱好,钱在子女那里还是不太稳妥。
六十岁的年纪,不管是对过去的人还是现在的人来说,都已经老大不小了,基本这个年岁已经失去了劳动的能力,尤其是在过去。
就算是在这个年纪还在工作,也很容易伤到自己,反而得不偿失。
人在年轻的时候,一定要存够钱财,毕竟上了年纪以后,需要用钱的地方还是很多的,有个三病两灾的,都是需要花钱的。
如果自己把钱借给了别人,即便是自己的子女,万一有个突发情况,能不能及时收回来其实是个很大的问题,谁也说不准,到时候后悔就晚了。
不要借钱给别人的同时,也不要找别人借钱。
因为人到了六十岁,基本上失去了偿还债务的能力,很难保证借的钱将来能够按时归还,如果有个什么,那么这笔债就落到了子女的头上。
虽然法律上没有父债子还,可传统就是如此,老人如果随便借钱却还不上,到头来还是把麻烦丢给了自己的子女后代,在传统上,这是很不好的。
出门做客,有时候聊得兴起或者其他的事情耽搁,一般主人家就会留客人住宿一晚,这并没什么问题,但是老人家就不同了。
七十岁被称作是“古稀之年”,在过去,能够活到七十岁其实是非常少见的,而七十岁就算是在现在也是非常大的年纪了。
人上了年纪之后,身体机能已经全方位退化了,稍有不注意就会生病,很正常。
如果是在自己的家里,老人生病也没什么关系,但是在外的话,情况可就完全不同了,毕竟是在别人家生病的,这是件很不好的事情。
一方面,主人家可能会觉得过意不去,不管老人家生病与其有没有关系,另一方面,万一老人家有个好歹,这就特别麻烦了。
家里留宿老人不管出了什么事情,不管是老人家还是主人家都不会高兴,甚至也有人会觉得晦气不吉,亲戚朋友之间要是有了误会就更不妥了。
现代人未必可能觉得这有什么关系,但是在以往,人们是非常重视这方面的事情的,有外面的老人在家里出事,终归不好。
所以在人到了七十岁,出门在外尽可能不要留宿,而家里有外面的老人做客,主人家也不要轻易留宿,免得招惹麻烦。
不过这是在过去,现代人没那么多讲究,老人家更要照顾,要是真的天色已晚,还是留宿比较让人放心,好好照顾便是。
八十岁,也就是耄耋之年,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非常高寿了,这个年纪的老人大多数也已经进入人生的最后阶段。
可能不太中听,但耄耋之时,半截身子已入尘土,这时候的老人家是非常脆弱的,就算是寻常的风寒感冒都是危险的。
与七十不留宿是类似的道理,人到了八十岁,就尽量留在家里。
这个时候出门在外,什么情况都可能随时发生,如果子女不在身边的话,那就会更麻烦,在过去与现在的农村,八十岁的老人基本不会出远门。
平时,老人们就在家门口转悠着,连市集都不怎么会去的,生怕有个好歹万一,可能就突然回不来了,难听的话终究也是现实。
不管是六十不借债,七十不留宿还是八十不出门,这些都说明了一件事,那就是人老了之后的确是非常脆弱的,要格外当心。
为了确保晚年生活,不要随便借债,为了以防万一,不要随意在外过夜甚至出远门。
这些似乎是有些因噎废食的做法,其实也是过去特定的条件下无奈形成的,而且这些俗谚之中也的确是有很多道理的。
上了年纪的老人,其实与小孩儿没有多少区别,同样需要人们的照顾。
现代的话。作为子女,当家里的父母长辈们老了以后,更加应该孝顺照顾,让他们安享晚年余生,尽可能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人老了,人生余下光阴已经不多,那些没见过的,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更应该去看看,而不是为了免麻烦,让老人守在家里。
自然,作为老人也要尽可能为子女后代们考虑,至少不要添很多无谓的麻烦,子女们好了,没有了后顾之忧,那么老人的晚年才能有所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