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驾崩的时候,嘉庆帝悲伤的嘴角上扬。
亲爹让位不让权,儿子做个花瓶还要整天战战兢兢担惊受怕,换谁都会产生抵触情绪,嘉庆帝颙琰终究也是凡人不会例外,只不过嘉庆帝为了自保,也为了自己的将来,就算他心里再如何不满,表面上也不能够表现出来,至少不会明显。
清乾隆六十年,已经八十五岁高龄的乾隆帝正式宣布建储密旨,皇十五子颙琰为皇太子,次年正式登基改元。
嘉庆元年正月初一,乾隆帝举行了归政大典,将传国玉玺交给了颙琰,而其自称太上皇。
至于乾隆帝为何要提前退休,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乾隆帝非常崇敬自己的祖父康熙帝玄烨,当年康熙帝在位六十年,乾隆帝自称不敢超过祖父,因此提前退位。
乾隆帝这种退位的原因,听起来就很冠冕堂皇,自然不可能是心甘情愿的,因为他处处对祖父康熙帝顶礼膜拜,提前退位也只不过是故意做给外人看的而已。
然而,表面上已经退位的乾隆帝,仍旧掌握着大权。
《清史稿·高宗本纪》:凡有缮奏之事件,俱书太上皇帝,军国重务仍奏闻,秉训裁决,大事降旨敕,宫中时宪书用乾隆年号。
历史上的太上皇,虽然还保留着尊位,但都是不再掌握朝政,比如宋高宗、宋孝宗等,然而乾隆帝退位后,弄了个“训政”,仍然牢牢把持着大权。
太上训政期间,不管是奏折的批阅,还是人员升迁调动,几乎所有的事情仍旧还是乾隆帝说了算,嘉庆帝这个“儿皇帝”完全就是个摆设而已。
甚至于,乾隆帝不肯离开养心殿,使得嘉庆帝委屈巴巴地只能住在毓庆宫内,“嘉庆”这个年号对外使用,而宫里照旧使用“乾隆”年号。。
乾隆帝在圆明园召见外国使者的时候,也直言不讳:朕虽归政于皇帝,大事还是我办。
如果说,仅仅是没有权柄倒还好说,毕竟什么都不用自己操心,还乐得清闲,可在嘉庆帝这里却不同,虽然他什么事都做不了主,反而整天都要提心吊胆。
嘉庆帝已经是皇帝了,可因为乾隆帝仍旧把持大权,所以他其实与储君没什么两样。
古代的储君实际上非常难做,尤其是碰上一个权欲极强的父亲。
嘉庆帝如果表现得强势,乾隆帝很可能觉得他不好掌控而废黜他,如果他太弱势,乾隆帝可能又会觉得他不堪重任不足以继承江山,这其中分寸的拿捏相当困难。
成天如履薄冰处在恐惧之中,任凭是谁都很难觉得舒服,嘉庆帝进退两难,坐在皇位之上如坐针毡,每时每刻都是折磨。
嘉庆帝登基的时候,已经三十七岁,虽然其资质水平都不咋滴,但既然已经继位,自然是已经有了独自处理事情的能力,结果还被父亲捏在股掌之中。
不仅如此,乾隆帝连嘉庆帝的私生活也要干涉,比如嘉庆帝册立继后的事情。
嘉庆帝与发妻喜塔腊氏鹣鲽情深,嘉庆帝登基后,喜塔腊氏成为皇后,不过没多久就离开了人世,正在伤心的嘉庆帝根本没心思册立继后,结果乾隆帝出手了。
按理来说,当时嘉庆帝尚未实权在手,要不要册立继后,什么时候册立,都是嘉庆帝自己的选择,结果乾隆帝亲自下旨,让钮祜禄氏继位中宫。
朝廷上的事情乾隆帝要管,连嘉庆帝的私生活也要管,换谁都受不了。
青春期的孩子,要是父母管得太多,往往心里也都会逆反,更何况当时的嘉庆帝都快四十岁的年纪,居然还被这么管着,是什么心情可想而知。
不管从什么方面来说,嘉庆帝的内心对父亲乾隆帝都是有抵触的,但嘉庆帝也知道他再怎么心有不满,也不能表现出来。
乾隆帝做太上皇期间,嘉庆帝事事尊奉乾隆帝心意,甚至对于他内心最厌恶的和珅,嘉庆帝也是各种讨好,因为他知道,和珅这个“二皇帝”的分量,比他这个真皇帝还重。
也正是因为嘉庆帝装愣装得完美,使得和珅对其放松了警惕,后来在乾隆帝蹬腿没多久,就被嘉庆帝除得猝不及防。
心中充满不忿的嘉庆帝,表现得仍旧温顺,让乾隆帝很放心,最后成功熬出了头,然而那几年嘉庆帝看起来表现得有多温顺,其内心就有多不满。
嘉庆帝对乾隆帝训政充满抵触是人之常情,而乾隆帝不肯松手也很正常。
说小了,就是父母根本不放心孩子,说大了,因为历史上大多数退位失权的皇帝,后来都过得相当悲戚戚,乾隆帝也怕自己步唐高祖、宋孝宗的后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