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二十五年,清仁宗在承德围猎时突然驾崩,由于事发仓促,没人知道到底谁是继承人,结果嘉庆帝皇后钮祜禄氏直接宣布皇长子旻宁继位,也就是道光帝。
皇后是有亲生儿子的,且有两个,但她却没让自己亲子登基,而是极力辅佐继子旻宁,这在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
这位钮祜禄氏的皇后,就是嘉庆帝继后孝和睿皇后,她并非道光帝的生母,道光帝的生母是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很早就过世了,而旻宁是孝和睿皇后一手带大的。
道光帝登基后,尊奉钮祜禄氏为皇太后,道光帝对其非常孝顺。
古代长期施行的都是嫡长子继承制,不过在历史上,真正以嫡长子身份继位的皇帝压根儿也没有几个,大多数都还是要看皇帝的意思。
一般来说,皇帝说谁是储君,谁就是储君,若是皇帝没有明确留下继位人选,那么自然就是谁更强势,就能够得到皇位。
但清代的情况又有所不同,康熙朝发生了九王夺嫡,所以自雍正朝开始,清代的皇位继承就施行起了秘密立储制度。
相较于以往公开册立储君,秘密立储的确有很多的优越之处,极大遏制了皇子之间的明争暗斗与朝臣的投机,无形中强化了皇权。
皇帝会提前写好继承人的名字,封在锦匣之内,随身携带着,而另外一份封存,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牌匾之后,皇帝若突然驾崩,就可以取出比对,确立继承人人选。
嘉庆帝驾崩的非常突然,而皇后钮祜禄氏并没有立时找到密诏,这是个大问题。
新君必须要在极短的时间内确立,而密诏又找不到,那么在这个时候,皇后钮祜禄氏的意思实在非常重要,正常来说,她亲生的儿子登基最有可能。
但非常令人意外的是,皇后并没有这么做,而是直接宣布继承人是皇长子旻宁。
事实证明孝和睿皇后的选择是正确的,因为在此之后许久,人们才在嘉庆帝随身携带物品的角落里,找到了一份立储密诏,人选果然就是旻宁。
一,夫妻情深,她知道嘉庆帝在想什么
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并非嘉庆帝的发妻,她是乾隆帝做主赐给嘉庆帝的,原本感情其实也不怎么样,但随着孝淑睿皇后的离世,温柔体贴的钮祜禄氏走近了嘉庆帝的心中。
嘉庆帝与钮祜禄氏做了很多年的夫妻,对于丈夫的心思,钮祜禄氏其实是能够猜到的。
旻宁并非是寻常皇子,他乃是嘉庆帝结发之妻所生,而嘉庆帝与喜塔腊氏感情甚笃,因此爱屋及乌,嘉庆帝对旻宁也非常疼爱。
更重要的是,乾隆帝对于旻宁这个皇孙也非常宠爱,甚至有种说法,当年乾隆帝之所以传位给嘉庆帝,受到皇孙旻宁的影响其实也很重要。
二,以防万一,免得玩火自焚
嘉庆帝驾崩的时候,朝臣并没有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找到立储的密诏,而嘉庆帝身边也一时半会没有找到。
这个时候有两个可能,一个是嘉庆帝的确没有留下遗诏,还有就是没找到。
倘若嘉庆帝确实没有写下遗诏,那么孝和睿皇后让亲儿子继位是没什么问题的,但关键在于万一嘉庆帝留下了遗诏,只不过一时之间没找到怎么办。
孝和睿皇后推亲子登基,万一遗诏找到了不是她的儿子,那么她就会被新君与朝臣诟病,甚至无法容得下她,对于她们母子就是大祸临头。
所以,孝和睿皇后让旻宁登基,即便是遗诏立的他人,那也不关她的事情,她没有偏私,而若立的就是旻宁,那么她对旻宁就有天大的恩情。
虽非亲生,但道光帝是孝和睿皇后带大的,加上继位事件,道光帝对其非常孝顺尊敬,尊其为皇太后,而其所亲生的两个儿子也都得以善终。
三皇子,惇亲王绵恺绵恺是钮祜禄氏所生长子,也是嘉庆帝的第三子,嘉庆帝六旬万寿之时,册封其为郡王。
道光帝登基之后,绵恺被道光帝直接册封为亲王,封号“惇”,而他的儿子也被封了不入八分镇国公的爵位。
按理来说,绵恺应该受尽恩宠,但绵恺这个人做事糊涂,经常犯忌讳,一会子与内侍私下往来交换消息,一会子又在道光帝面前乱说话。
更麻烦的是,绵恺为人暴躁,竟然滥用私刑囚禁百姓,结果被道光帝知道了,作为宗室亲王竟然胡作非为,实在是打道光帝的脸。
在道光时期,绵恺经常被罚俸禄,爵位也经常被贬,道光十八年,绵恺因为私自囚民被罚后不久就离开了人世,道光帝恢复了其名分。
绵恺膝下仅有一子却早夭,因此绝嗣,道光帝将自己亲生的奕誴过继给了绵恺,以继承惇亲王一脉的宗祧,道光帝对绵恺很不错,奈何绵恺太不争气。
绵忻是钮祜禄氏所生次子,也是嘉庆帝的第四子,绵恺被封郡王的时候,绵忻被封瑞亲王。
嘉庆帝正式亲政之后忙着收拾烂摊子,所以根本没空去后宫,长达十年后宫都没有婴儿啼哭的声音,而在嘉庆帝后宫开始恢复生育时,绵忻出生了。
长久不闻婴儿啼哭的皇宫再迎皇子,而且还是皇后生的,嘉庆帝对其有多疼爱可想而知。
其实在历史上,一直都有争议,那就是嘉庆帝的确曾经想过传位绵忻,所以才没有相好到底册立谁为继承人,在旻宁与绵忻之间摇摆不定,正大光明牌匾后没有放入密诏。
毕竟,绵忻封亲王时才十四岁,没有任何功劳,竟然被封亲王,这也证明了绵忻在嘉庆帝的心目中具有非同一般的地位。
在道光帝登基后,绵忻受到母亲与道光帝的特别关爱,也算是享尽荣华富贵,只可惜24岁就离开人世,其独子奕志也短寿,咸丰时候过继奕誴之子载漪为继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