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荣就没有留下一些心腹忠臣吗?为什么赵匡胤如此轻易就得手了?

很尴尬,柴荣为儿子柴宗训留下的心腹重臣就是赵匡胤,而其他还有一大批辅佐之臣,但也几乎都是赵匡胤的好友,赵匡胤本身执掌了兵权,而柴荣临终托孤的宰相与枢密使也都跟赵匡胤私交匪浅,他安排了一群人,没想到坑了儿子。



周世宗柴荣,是一位非常特别的皇帝,传位给他的后周太祖郭威并非他的父亲,只不过是他的姑父,在数千年里,姑父传位给妻侄只此一例。

郭威传位柴荣,也是无奈,五代十国战乱迭起,郭威的子嗣全部被害,而他的子侄也没有一个存活下来,连个立嗣的人选也没有,郭家已经没有人了。

那时的郭威年事已高,想要再生孩子也几乎没有了可能,综合考虑之下,郭威选中了妻子娘家的侄儿柴荣作为养子,在自己驾崩后传位给了柴荣。

事实证明,郭威也是慧眼识人,选中了一位天资过人的明君圣主,在位仅仅六年的柴荣,在后世的评价非常高,若非其英年早逝,是很有希望与秦皇汉武并列的。



原本柴荣是想先南后北一统天下,没想到柴荣壮志未酬身先死,在三十九岁的时候突发疾病意外驾崩,传位年幼的儿子柴宗训,由继后符氏垂帘听政。

孤儿寡母势单力孤,柴宗训继位后仅仅半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迫使柴宗训禅让,由此建立宋朝取代后周。

很多人都好奇,柴荣都没有留下些心腹重臣来托孤么?为何赵匡胤夺位如此容易,竟然都没什么人来反对,柴荣在这方面做得也实在太疏忽了吧。

其实不能说柴荣疏忽,而是他信错了人,因为柴荣托孤的重点人物就是赵匡胤,包括其他的人也大多都是赵匡胤的势力,没想到赵匡胤倒戈,反过来夺了柴宗训的皇位。



说起来,柴荣对赵匡胤这对君臣有着不同寻常的密切关系,柴荣登基之初无甚威望,毕竟他只是郭威的养子,在朝中势单力薄,而前朝的臣子对年轻气盛的柴荣也并不看好。

柴荣在做开封府尹的时候,赵匡胤就在柴荣的手下任职,而柴荣登基后不久就组建了禁军,由于禁军非同小可,必须要心腹执掌,所以柴荣将这个任务交给了赵匡胤。

显德初年,柴荣御驾亲征北汉与契丹,当时群臣大多不看好柴荣,甚至私底下都纷纷谋求另投主君,没想到柴荣大获全胜,而赵匡胤也立下赫赫战功。

在柴荣在位的时候,赵匡胤的确表现得忠心耿耿无懈可击,柴荣将其视作心腹是很正常的,也因为这个缘故,柴荣将兵权大多都交托给了赵匡胤。



之所以让赵匡胤如此做大,其实也是柴荣有意为之,因为他是以太祖养子身份登基,为了巩固自己的实权,他有必要削弱太祖派系的实力,换作自己人。

所以柴荣登基以后,不断撤换先帝在位时的重臣,取而代之的就是当时的确忠心于自己的赵匡胤等人,而柴荣其他的军中心腹,也几乎都是赵匡胤的人。

历来皇帝都非常忌讳朝臣结为朋党,然后沆瀣一气,可柴荣犯了个很大的错误,那就是没有及时约束制止臣子结交,不仅朝廷里,就连文臣武将结交他也没太在意。

这么一来,产生了一个非常可怕的后果,那就是本来就执掌兵权的赵匡胤,在朝廷之中也拥有着极其庞大的势力,其影响范围之广,令人瞠目。



柴荣在位期间,任用范质、李谷与王溥三人为宰相,魏仁浦执掌枢密院,但这四个人,要么就是赵匡胤的好朋友,要么就是唯唯诺诺胆小怕事之人。

宰相乃是群臣之首,他们执掌着朝堂上的文臣,连他们都支持赵匡胤的话,那么赵匡胤实在是已经无敌了,不会有谁能够与赵匡胤相抗衡。

直到显德六年也就是柴荣驾崩的前一年,柴荣还在无形之中为赵匡胤铺路,他解除了殿前都点检张永德的职务,交给了赵匡胤,而张永德是郭威的婿族旧臣。

柴荣并非没有为儿子安排托孤的相关事宜,他安排的人就是赵匡胤,他各种安排使得赵匡胤权势越来越大,但他还是觉得赵匡胤忠心不二,定然能成为诸葛亮般的托孤重臣。



只可惜,柴荣英明一生却瞎眼识人,赵匡胤并没有成为后周时代的孔明。

柴荣的错,其实非常明显:

一,过度轻信了赵匡胤的忠诚,没有留下任何的防范;

二,没有及时阻止文臣武将的集合,使得朝臣相互串联。

在柴荣驾崩后,也曾有臣子劝谏符太后先发制人除掉赵匡胤,但符太后毫无主见为人怯懦,最终虽然更换了赵匡胤的职务,可丝毫没影响他的实力。

显德七年,发动陈桥兵变夺位,当时军中主要将领几乎都是赵匡胤的人,唯独侍卫亲军兵马步兵副指挥使韩通表示了反抗,结果直接被除掉了。

历来皇帝托孤,都尽可能会选择多位重臣,以此牵制平衡,免得一家独大难以收拾,然而柴荣却独信赵匡胤,这是最关键的失误之处。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 发表于 2022-03-02 20:58
  • 阅读 ( )
  • 分类: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