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山县,湖北黄冈下辖县,位于大别山主峰天堂寨南边,北是安徽金寨、霍山,东是安徽岳西与太湖,南部与西部是湖北蕲春、浠水与罗田。
这里是皖鄂豫交界之处的中心,面积1449平方公里,人口超过四十万。
实际上,英山县纳入湖北不过八十年岁月,在1932年之前,英山县一直都属于安徽,之后才被划入湖北的范围之内。
按照《湖北建置沿革》:湖北英山县,以山得名,原属安徽六安州。
大别山一带在上古时期,属于皋陶部落的范围,汉朝初期名将英布受封于此。
南宋咸淳六年,因为受到蒙古骑兵的袭扰,南宋干脆将当时的蕲水县之下东部部分析出,安置迁移过来的居民,置英山县,受庐州府辖制。
但没多久,这里被蒙古人攻破,英山县也就名存实亡了,直到元朝重新恢复。
元世祖至元十五年,英山县被划入六安州管辖,明朝归属南直隶之下,清朝安徽正式诞生以后又归属了安徽,英山县归于安徽之下数百年岁月。
清代之后,英山县多次改名,也多次变迁治所,但一直都属于安徽,直到1932年的时候,英山县被正式划入了湖北的管辖范围。
其实在近现代,不同省之间将下辖地区划来划去是非常正常的。
以安徽为例,徽州之下的婺源也就被划给了江西,虽然几经反复,但最终还是归了江西,而英山县在1932年那次入鄂之后,就再也没有回到安徽。
英山县对于六安、安徽的意义,虽然不能与婺源对徽州的意义相比,但毕竟也归属了安徽数百年之久,在文化上与六安等地如出一辙。
其实,英山县被划入湖北,主要还是出于发展方面的考虑。
英山县位置重要,面积很大,但因为山多地少又处于两地交界,一直都属于发展比较滞后的偏远地区,并不受多大的重视。
虽说文化上与安徽同出一脉,但地理上,英山县却与湖北东部各地在一个单元。
1932年,是因为当时的豫鄂皖“剿总”为了剿共方便,将英山划入湖北。
英山县位于大别山的南麓,在大别山的主山脊西边,与主体位于另一侧的六安其他各县之间来往其实是非常不便的。
从英山县向东,几乎全都是山地丘陵,而从英山县向西,地势越来越地平。
虽然鄂东与皖西都不是什么发达的地方,可相对来说,英山选择交通更加便利的湖北方向对于其日后的发展,好处才更加明显。
英山被划入湖北后,长期隶属于黄冈的管辖之下,一直到了今天,原本的英霍不分家最终还是分成了两家,不过大家都是中国,也不分彼此。
近代大别山区为抗战胜利等做出了巨大贡献,六安一带名将英雄辈出,即便英山入鄂,依旧与六安同根同源,大家共谋发展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