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第一谏臣魏征故去,为何墓碑先被唐太宗掀倒后又重立?

大唐贞观十七年,魏征病重离世,李世民悲恸不能自持,为此辍朝五日,下令厚葬,将自己的衡山公主许配给了魏征的长子魏叔玉。

然而就在同年,李世民下令推倒魏征的墓碑,亲自手诏取消了衡山公主与魏叔玉的婚约。

只不过又过了两年,李世民又开始追思魏征,下令将魏征的墓碑重新树立了起来。

如此跌落起伏,李世民对待魏征的态度,主要还是因为魏征的“直言犯谏”过了头。



魏征早期曾参加瓦岗寨起义,跟随过李密,但并不受重用,而归属李渊之后,他奉命辅佐太子李建成,因为计谋百出而逐渐受到器重。

贞观之后,魏征成为了李世民的重臣,而这对君臣之间的相爱相杀,也是流传千古。

说起唐太宗李世民,的确是罕有的千古明君,他亲手开创了大唐的盛世,而魏征作为臣子而且是谏臣,则被李世民赋予了“直言劝谏无罪”的权利。

于后世而言,魏征最出名的就是他的直谏,好像根本不怕死,对李世民什么都敢说,不仅是在朝堂上,就连李世民的私生活他都要管。



在众多的史料记载当中,李世民经常都被魏征弄得很生气,尤其魏征还常让他颜面尽失,在群臣面前下不来台,但李世民并没有怪罪过魏征。

对魏征,李世民说的最有名的就是:“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即朕之镜。”

眼看李世民这样的态度,魏征当然就更加有底气,什么都不怕,什么也都不顾忌了。

然而,李世民终究也是凡人,寻常人的七情六欲他全都有,他并不是从不生魏征的气,甚至于李世民曾对长孙皇后明言,迟早要斩了魏征这个庄户佬。



太宗的确是从谏如流,能把他逼成这样,魏征也是玩儿过了头,事实证明,有些话别人说那只是客气自谦,如果你太当真,那就是作死了。

魏征的直言犯谏,每每弄得李世民都很尴尬,但为了明君形象,他也不能把魏征怎么样。

更何况,魏征所说的绝大多数难听的话,也的确都是逆耳忠言,并没有错,可天长日久身边有这么个人,李世民心里也是非常不爽。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长时间的怨气积累使得李世民心中对魏征的感情非常复杂,他既觉得魏征是个忠臣能臣,但也觉得这个老东西很烦人。



魏征曾当朝对李世民进言:愿陛下使臣为良臣,勿使臣为忠臣。

李世民问他为何,魏征说良辰可以世世代代享受富贵,并成全君王美名,而忠臣往往都会被帝王所杀,最终忠臣有美名,而君王留恶名。

说白了,魏征这是在道德绑架李世民,如果李世民因为他直谏而杀他,就会留下恶名!并且他还让史官将自己的奏折悉数编辑成册记录下来。

实际上魏征根本就是在自作聪明,李世民表面上笑盈盈地答应了,但魏征如此“要挟”君王根本就是玩火自焚,被触逆鳞的李世民,更不能容魏征。



不过碍着颜面,魏征活着的时候,李世民始终都没有对他怎么样,即便是魏征临终与离世之初的时候,李世民对其也是极尽哀荣。

事情很快发生转机,因为侯君集谋反,而碰巧侯君集与杜正伦等人都是魏征举荐的人。

这下子李世民开始出手了,他觉得魏征可能与侯君集是一伙的,想来想去觉得不对,越想越生气的李世民,下令推倒了魏征的墓碑。

自然,并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魏征与侯君集有什么关系,更何况当时魏征已死,但李世民还是将其墓碑推倒,这其中多多少少有替自己出口怨气的成分。



可有意思的是,若干年后李世民远征高句丽,可出师不利弄得损兵折将,唐王朝元气大伤,这个时候,李世民后悔了。

他想起以前魏征在的时候,如果魏征还在,肯定会阻止他远征。

只是,魏征已经不在了,而李世民人尚未回到长安,就派人重新树立魏征的墓碑,并进行了相关祭祀,厚赏了魏征的家眷。

魏征的墓碑被李世民推倒又重立,有着偶然也有着必然,偶然是因为侯君集事件,而必然则是因为李世民与魏征之间常年积累的矛盾。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 发表于 2022-03-02 20:58
  • 阅读 ( )
  • 分类: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