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者库,如果但从字面来看的话似乎不是个好地方,受到《宫》等影视作品影响,很多人都以为辛者库就是个拘押罪人,让他们苦力活的地方。
实际上清代的辛者库,根本不是个专管罪人的机构,辛者库人也未必都是罪籍。
清朝时期的辛者库,其实是八旗之下的一个旗人组织,虽然辛者库人的地位不高,但这种卑下只是相对于他们的主人而言,比起很多寻常百姓,他们反而更“贵重”些。
清代施行八旗制度,而所谓的辛者库,在满语中被称作“sin jeku”,音译之后就是辛者库,如果按照意思翻译,是一斗粮食的意思。
满语中辛者库全称“辛者库者特乐啊哈牛录”,也就是吃一斗粮食的奴仆的佐领。
辛者库在清代分成内务府辛者库与王公府第辛者库,前者属于上三旗内管领,后者属于下五旗府属管领,而辛者库中,不仅有女子,还有大量男子。
实际上,辛者库之中绝大多数的人,都不是罪人出身,
按《大清会典》的描述,所有管领吓人都是辛者库人,但也分成原有辛者库人与缘罪入辛者库人两种,辛者库中的多数,都是原管领下人。
清朝时期,经常会有人因为犯错被罚入辛者库,因此有人就想当然地认为,辛者库就是个监管罪人的机构,这其实是错误的。
通常,辛者库人的确比较辛苦,他们专门从事大内与王公府第的各种苦差事。
清朝时期,像是除草打扫、扫雪、运送粮食柴炭、造办酱醋饼饵、淘洗、各处祭祀,甚至于采买杂物、看守陵墓与放牧皇庄牛羊等,都由辛者库人承担。
宫廷各处,基本都配有一定数额的管领下妇人服侍。
在清朝时期,所有宫女都出身上三旗包衣或者辛者库,都是通过选秀入宫,而辛者库出身的宫女也同样有资格被皇帝看中,封妃封嫔的也不在少数。
辛者库人,也就是包衣管领下人,他们虽说是奴仆的奴仆,地位低下,然而这种低下也仅仅是相对于他们的主子,在当时,辛者库人可并非全部低微。
不同于旗外贱民与八旗内的家奴,他们都是贱民,辛者库人属良民。
辛者库人都有自己的单独户籍,并且可以参加科举考试,与良人婚配,同样可以入仕,也可以拥有自己的住宅与奴仆。
辛者库人地位低于旗人佐领下人与包衣佐领下奴仆,却远高于旗下家奴。
乾隆帝孝仪纯皇后的祖父,曾为汉军镶黄旗旗分佐领下人,因罪被贬入辛者库,雍正时期成为内务府总管,这丝毫不影响后来孝仪纯皇后的盛宠。
清朝雍正时期之前,即便是因罪被充入辛者库的人,还是拥有与之前就在辛者库的人一样的科举入仕的资格。
直到雍正二年,这样的规制被直接取消。
当时雍正帝为了对付各处钱粮亏空,整饬朝纲,所以下诏以后但凡入辛者库,其子孙永远不能叙用,也不得入仕,考试与捐纳等处悉数禁止,登记在案。
而乾隆帝登基后,规定受父祖连累的可以考试,但本身有罪的不行。
整个清朝时期,辛者库人的地位其实都不算很低,他们甚至还有披甲食钱粮的权利,而旗分佐领下人入辛者库之后,降低为管领下包衣,仍旧有良人等级。
清朝有种人叫做“包衣”,也就是奴仆,而辛者库人也算是包衣的一种,但却有些不同,算是一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存在。
在满洲入关之前,辛者库就已经出现,被编入辛者库的不在少数。
当时,被编入辛者库而非八旗、包衣的,的确大多都是战事失利的将领,或者是犯有过错的人群,但那些包衣也差不多,并没什么来源上的区别。
只不过,辛者库人的地位,的确大多要低于八旗的包衣。
整体来说,清代的辛者库并不是个罪人的监管机构,而辛者库出身的也并非都是罪籍,辛者库是八旗制度之下的一个包衣管理机构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