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长安,就不得不提洛阳,这两座历史上最负盛名的都城,通常情况下都是互为犄角并重的关系,定都长安的大一统王朝,也向来不会轻视对于洛阳的经营。
唐朝虽然定都长安,但李唐家的皇帝经常驾幸洛阳,武则天时代直接迁都洛阳,将长安作为了洛阳的陪都,长安与洛阳,似乎永远都是相伴相生,两京并重的。
长安是我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古都,这里“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东边是潼关,西边是大散关,南边是武关,北边是萧关,相当得易守难攻。
不仅是安全,曾经长安所在的关中地区沃野千里水源充沛,是最早的“天府之国”,从各方面来说都是极其理想的定都所在,因此从先秦到唐朝,这里都被历代王朝所看重。
不过,长安也并不是没有缺陷,最大的缺陷就是这里的位置偏西,并非是天下的中心,尤其是汉朝之后,河东河南一带的经济崛起,长安的位置就显得更偏了。
对于中国这样的超大型国家来说,都城太偏是不合适的,尤其是在交通并不便利的时代,因此古代王朝定都长安的时候,都会选择营造洛阳进行辅助。
隋朝建立的时候,定都长安,不过当时兴建的城市叫做大兴,要知道杨坚也是关陇集团的重要成员,他需要关陇贵族的支持,自然不能离开关中地区。
隋炀帝登基后,斥巨资营造东都的同时,还开辟了大运河,当然隋炀帝不可能是为了自己坐船春游,他是想用大运河关联南北,然后将都城迁到运河的中心洛阳去。
很可惜,隋朝很快就没了,并不能说隋炀帝是个昏君,但他对百姓来说也不是个好皇帝,滥用民力终究要付出代价,而新建立的唐朝,则继续定都关中平原的长安。
与之前的隋文帝一样,李唐皇室同样出身关陇集团,他们需要凭借关中之地的其他关陇门阀的支持,因此唐朝必然定都长安,但洛阳对于唐朝的重要性,丝毫不减。
长安纵有千般好万般好,只可惜时移世易,曾经的天府之国到了唐朝时期,因为人口剧增与过度开发,关中一带出产的粮食早就无法满足本地需要,只能从外地调运粮食。
唐朝时期,外界的粮食要送去长安,其他路段还好说,关键就在于洛阳到陕州一带,因为三门峡的阻拦,船舶难行,必须要靠陆运,不仅危险,而且运输效率非常低。
唐朝初期人口不多,长安每年需要的粮食也有限,可从唐高宗时代开始,长安城人口猛增,粮食成为了大问题,唐朝并不缺粮食,但却很难运送到长安,这时候,洛阳开始光芒万丈。
每每到缺粮的时候,李唐皇室与朝廷就会大规模迁到洛阳去,目的也很纯粹,就是为了吃到饱饭,这样的状况在盛唐时期并不少见,高宗等皇帝在洛阳的时间,丝毫不比待在长安短。
洛阳在规模上,很长时间内并比不上长安,隋唐时期的洛阳通常只有长安的一半,而且洛阳虽说也有许多险要关隘,可其周围毕竟都是大平原,军事上很难跟长安比。
但洛阳最大的优势在于,这里是天下的中心,水陆交通发达边界,古代有个说法,定都长安有利于应付变故叛乱,而定都洛阳,则更适合以德化教养天下。
李唐皇室所倚仗的关陇势力在关中,因此他们并不能将都城轻易迁离长安,但长安实在是缺粮食,唐玄宗在位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待在洛阳,而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缺粮食。
对唐朝来说,长安是他们的根基所在,可长安的缺粮与位置偏西,让他们必须重视对于洛阳的经营,整个盛唐时期,洛阳与长安的重要性都是一样的,没有高低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