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桂林,通常想起的一个是当地甲天下的绝美风景,另一个就是当地的美食,而桂林最出名的地方特色美食,除了啤酒鱼之类,就是桂林的米粉。
广西几乎每个地方都有地方特色的米粉,比方说柳州螺蛳粉,而桂林的米粉也很出众,桂林米粉向来以卤水香浓、配料丰富、米粉白嫩爽滑而闻名。
桂林地处北回归线附近,这里四季都比较温暖,气候湿润,独特的喀斯特地貌造就了桂林当地的秀美风光,与此同时,勤劳的先民在桂林的天地之间,开辟出了众多的稻田。
因为气候的缘故,桂林并不适合种植小麦等谷物,但却十分适合水稻的生长,桂林的发展历史很早,是岭南西部的重镇,当地人多地少,必须要靠水稻养活更多人口。
桂林原本的耕地并不多,因此以前的先民们在山中开垦出了很多的梯田,在梯田上进行大规模的水稻种植,而如今,大量的梯田也成为了桂林当地的一种特色风景。
因为盛产稻米的缘故,桂林当地的民众也变着法子吃大米,用稻米做出了各种美食,而其中最有典型特色的就是米粉,这也是广西地方最具代表性的美食。
相传秦始皇南巡岭南的时候,抵达漓江一带,因为秦始皇有个癖好,那就是用鲤鱼的胡须做下酒菜,漓江之中鲤鱼众多,仅仅取用鲤鱼胡须,实在太伤生灵。
眼见水中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子孙被害,漓江的鲤鱼王欲行刺始皇,被河伯所拦,而为了救下子孙,鲤鱼王用桂林当地出产的稻米,制成了酷似鲤鱼须的米粉,因此流传。
神话传说固然不足为信,不过桂林的米粉的确历史悠久,秦朝征辟岭南的时候,大量来自于北方中原的士兵移民,对于家乡食物日思夜想,然而桂林却并不出产小麦之类。
正因如此,大量来自于北方的民众,用桂林当地的稻米研磨成米浆,然后制成细长状,这就是如今的米粉,再加上用草药熬制而成的卤水,也就是桂林米粉。
桂林当年是中原王朝经营岭南的重镇,因此有大量的北方移民,为了治好这些北方移民抵达后的“水土不服”,桂林米粉的卤汤之中加入了大量草药,也有利于强身健体与增加风味。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桂林气候炎热湿润,盛产稻米,人们也没有其他的农作物作为主食来食用,因此桂林的诸多美食,都是用稻米作为原材料,这在南方都十分常见。
桂林属于稻作农耕地区,当地常年湿润温暖,每当盛夏时节,人们就很容易出现食欲不振之类的反应,因此桂林一带的食物,也非常注重增进食欲的方面。
通常来说,桂林饮食当中的配料非常丰富,口味偏向于酸、辣与鲜香,相对来说口味还是比较重的,却又非常清爽,能够让人没什么胃口的时候尽可能吃得多一些。
不仅仅是桂林,像是广西其他地方乃至于东南亚等绝大多数的亚热带与热带地区,饮食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相似之处,尤其是对于酸味、辣味的偏好,广东算是个例外。
每个地方的饮食文化,都与当地的气候环境还有物产息息相关,桂林盛产稻米,当地的主食自然是以各种米制品为主,而温热的气候,则造就了桂林饮食的特色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