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祖李渊年轻的时候,以“千牛备身”之职位起家,或许后来因为消失了,很多人并没有听说过,但在南北朝与隋唐时期,“千牛卫”是个相当了不得的机构。
唐朝时期,设有左右千牛卫,属于当时唐朝十六衙之中的两卫,他们并不带领府兵,而是专门执掌御刀的宿卫侍从,是皇帝内廷之中的贴身卫兵,有点像清朝的御前侍卫。
《庄子》之中记载着庖丁解牛的故事,后世引用其中“所解数千牛,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将皇帝随身携带的护身刀称作是“千牛刀”,引申后,将皇帝的贴身护卫称作千牛卫。
北朝时期,负责皇帝近身防护工作的高等侍从被称作“千牛备身”,也就是李渊曾做过的,他们虽然品阶不高,却与皇帝朝夕相处,属于近臣,所以在朝野上下非常吃得开。
唐朝基本沿袭隋朝制度,千牛卫也正式诞生,当时的禁卫军分成南北两衙,南衙卫兵共有十六卫,左右千牛卫属于其中的两支,其他还有左右监门卫、左右卫、左右骁卫等等。
十六卫的官署位于太极宫的南部,因此称作是南衙府兵,他们跟守卫皇宫北门的北衙禁军,相互牵制又互相合作,构成了当时保卫皇族的最主要力量。
南衙十六卫当中,左右千牛卫跟左右监门卫不领府兵,只负责皇宫的警卫,而全国其他地方的诸多府兵,则又十六卫中剩下的十二卫分别遥领。
左右监门卫管理的是宫门,而左右千牛卫是皇帝的近身侍卫,负责贴身保护皇帝安全,左右千牛卫有数百个小队,每个队伍有五个人,皇城各处都是千牛卫的人马。
按照唐代典籍记载,显庆五年始置左右千牛府,龙朔二年改为左右奉宸卫,神龙元年改为左右千牛卫,设将军各一人,从三品,中郎将各两人从四品下。
左右千牛备身,他们执掌着宫廷之中的宿卫仪仗,虽然品阶低,可他们全都是从世家显贵子弟中选择容颜出众者充当的,他们不仅是皇家的脸面,也是皇帝安全的护卫。
虽然只是负责皇帝一个人的安全,但千牛卫的人数一点不少,唐朝时期的大明宫、太极宫与兴庆宫三大宫,最小的一个都比后来的紫禁城要大,需要守护的难度可想而知。
只不过随着时间推移,盛唐之后因为府兵制瓦解,兵权核心向北衙转移,南衙十六卫普遍衰落不堪,曾经辉煌的左右千牛卫也不例外,千牛备身与各种仪仗等,加起来仅不过五百多人。
到了五代时期,左右千牛卫实际上早就已经消散,虽然诸国还是沿用了唐朝十六卫的相关名号之类,直到后晋时代取消,但全都是虚衔,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到了北宋时期,府兵制彻底被募兵制取代,左右千牛卫这个机构也没有重新恢复,而十六卫的各种规制虽然有所保留,但几乎都成为了摆设仪仗之类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