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秦汉时期防止匈奴入侵,要在边关要塞种榆树而不是其他树呢?

如果去过山西与河北等地的秦汉长城遗址,通常都会发现大片大片的榆树林,有些是后来人种的,而也有不少榆树林,是两千年前的古人栽种野化,繁衍到了现在。

实际上在秦汉时代,为了防御当时的匈奴,中原除了主动进攻与和亲之外,防御的时候不仅是修建了万里长城,而且在北方种植了大量的榆树,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遏制北患。



秦汉时期,在边关大量要塞种植榆树,其实道理也很简单。

第一,榆树能很好适应环境,生命力顽强

中原王朝与匈奴之间的分界,基本就是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之间的分界,北方的气候环境常年苦寒干旱,缺水又恶劣,夏天酷热难耐,冬季寒冷刺骨。

这样的环境当中,一般的植被是非常难以存活的,尤其像是大型乔木,比起小灌木之类就更加难得,其中胡杨与榆树,算是非常理想的树种,最适合当地的恶劣环境。



只不过,胡杨虽然很好,但可惜其生长也很不容易,繁殖能力与生长速度太慢,而在这方面的话,榆树就明显要好很多,不仅生长得很快,繁衍能力也更强于胡杨。

榆树的作用非常广泛,栽种在边关不仅可以防风固沙改善边关守将居住的环境,而且榆树皮跟榆钱等,在紧急的时候也可以作为口粮,这些在古代来说,都是很重要的。



第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阻挡骑兵步伐

在老家的时候,榆树也是非常常见的树木,有些比较老的榆树,根系都已经裸露出了土层在地表之上,而盘根错节的样子,如同虬龙一般,密密麻麻。

如果是在边关地区,按照一定密度来种植榆树,那么无异于形成了一道树墙,匈奴骑兵的马匹能够在平地上驰骋,可要是在栽种大量榆树的山坡地上前行,那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不仅如此,榆树还有槐树等树木,叶片都非常茂盛,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咱们这儿的榆树一到夏秋时节落叶不断,让人头疼,可在边关,那却是另一回事情了。

大片榆树林之中,一旦有匈奴的骑兵进入,那么因此被带起来的灰尘就会格外明显,并且大量树叶落下沙沙作响,在宁静的边关,也是很好的警告,因此榆树也被称作是“烽火树”。



第三,榆树阻敌的效果,出乎意料

古代中原王朝,在与匈奴等北方游牧骑兵的对抗之中,长期都落於下风,不仅在于骑兵对阵步兵的先天优势,而且在于骑兵行动灵活,轻装上阵,实在是防不胜防。

一般来说,骑兵远行突击只会带很少的粮食,军饷主要靠抢还有路上的射猎,而马匹主要是靠吃野草之类,通常,马并不喜欢吃榆树叶,大量栽种榆树也是一种策略。



匈奴人的马,在遍地都是榆树的地方,很难给马匹找到足够的草料,马没有什么气力跑起来的话,那么骑兵也就像是被斩断了双腿一般,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榆树对于人来说,实在好处多多,但对于马来说,那就不是什么好玩意儿了,更何况榆树秋冬季节落叶纷纷,一旦点燃火势汹涌,若有闯入,那么无异于自投罗网难以抽身。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 发表于 2022-03-02 20:58
  • 阅读 ( )
  • 分类: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