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今天的人来说,古代的男女婚嫁的年纪都相对很早,通常在二十岁前后,但在有些年代的话,女子在十三四岁的时候,家里就会给其安排婚嫁事宜,这个年纪生孩子也很正常。
实际上,这是非常好理解的,因为那时候的人原本寿元就挺短,而繁衍子嗣乃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必须尽早进行,另外古代增加人口,也是朝廷国家很看重的事情。
先秦时代,周王朝对于男女婚配的年纪规定是“男子三十,女子二十”,而到了春秋时代,随着诸侯国之间征战不断,这时候大多数诸侯国的男女,婚嫁年纪不断降低。
孔子认为“女子十五而嫁,有造人之道”,越王勾践下令“女子十七不嫁,罪”,而这样的规矩一直延续了数千年,古代对女子出嫁的年纪,大多只有上限,并没有最小出嫁年纪的说法。
直到北宋时期,朝廷对于当时男女出嫁的年纪,定下了最低限制,男子至少要到十六岁,而女子也要在十四岁才能婚配,元明清三代,也基本延续了这样的制度。
其实,古人这么早婚配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从先秦到清朝,古人的寿命都不长,以皇帝举例来说,古代有生卒年可查的皇帝209人,活过80岁的只有4个,有三分之二都没活到50岁。
由于那时候的人寿命实在不太长,而留下子嗣作为人生之中的头等大事,当然需要尽快,因此男子也会尽快成婚,而女子也会尽快出嫁,并且在婚后,也要尽早合房留下子嗣。
正因古代很多夫妻结婚实在太早,用现在人的观点来看,根本还是小孩子,自己都还没有发育完全,加上那时医疗水平有限,所以婴儿的夭折率非常高,皇家也没有例外的。
农耕文明时代,人口是决定生产能力与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元素,对于农业发展、商业发展还有征集足够的兵源守卫国家,都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获得尽可能多的人口,历代也是想尽了办法,除了将婚配年纪一再降低,限定最晚婚嫁年限之外,那些超过年纪还没出嫁、迎娶的人,都要受罚,生孩子会受到各种奖励。
如果是在太平盛世的时候,男女婚配的年纪其实也还算正常,在唐宋时期,女子一般也要在将近二十岁的时候出嫁,也没什么,稍微早些也挺多,但并非绝对,但遇到乱世就相反了。
南北朝时代、五代十国时期,还有各个王朝的衰世时代,当时人口锐减经济凋敝,朝廷为了尽快恢复人口与生产力,自然也会强令降低婚嫁年龄,这时候十多岁嫁人也就很普遍。
无论是先秦时代,还是后来的元明清时期,数千年里都是如此,古代女子在娘家都不事生产劳作,因此也需要尽快出嫁,以减少家庭当中的压力,所以出嫁得也是越早越好。
整体来说,古代的女子在十三四岁的年纪就嫁人,也是实在没办法的事情,那时候的人本来就活不长久,而在家里闲着也是多张嘴吃饭,还不如尽早嫁人成家,这也是古代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