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时期,我军吃的很差,直接形容就是“一口炒面一口雪”。
刚开始听到这句话的时候,还以为志愿军吃的炒面就是咱们现在街头卖的那种炒面,但后来仔细想想不对,这玩意儿在当时,也不适合做军粮啊。
更何况,据说美军的麦克阿瑟曾尝过志愿军的炒面,直接一口喷了出来,简直难以想象这是能够吃的东西,如果真的是现在这样的炒面,绝无可能。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无论古代还是现代,这个道理都是对的,对于行军打仗来说,有充足的粮食供应关乎胜负,也关乎战士们的性命,绝对不能马虎。
打仗不仅是看前线拼得怎么样,也要看后勤补给,是一场综合国力的比拼。
可是抗美援朝时期的我国,那真的是一穷二白条件奇差,不仅军事装备非常落后,根本就没有制海权与制空权,就连后勤的保障,也是非常艰辛的,说多了都是泪。
一开始,咱们的志愿军都是随身携带玉米、土豆之类的农作物当做口粮,这些食物耐饿,而且比较方便储存,前线战事紧张,也吃不上好的,做熟了就行。
可即便如此,那时候前线的情况还是,要么断粮缺粮,要么根本没法子将食物煮熟。
朝鲜半岛三面环海地形狭长,必须要三面设防,可如此一来,派去的军队少不行,派去的多后勤又跟不上,而且敌军经常狂轰乱炸,我军根本没法子生火将食物做熟。
由于我军的条件实在艰苦,装备方面也完全跟不上,因此在天空方面完全受制于人,而敌军也借着这个优势,日夜不休封锁破坏我军的后勤补给,导致前线物资极度匮乏。
就算是有口粮,我军只要升起炊烟,很快就会被发现,因此也没法子做饭。
那时的志愿军,经常就是只能啃生玉米与生土豆,秋冬季节的半岛寒冷彻骨,就算土豆煮熟也很快冻得像石头,饿肚子成了志愿军那时候的家常便饭,非常艰难。
东北军区的后勤部长、开国上将李聚奎得知志愿军的情况后,想起当年在西北地区曾吃过一种炒面,方面携带与存储,不用煮熟就可以吃,因此提议用炒面做军粮。
经过多番的研究与商定,最后确定就用炒面做军粮,并且开始大规模进行炒制生产。
那时候为了支援前线的战士们,条件并不好的国内发起了炒面的热潮,各地民众纷纷开始制作炒面然后送去前面,从1950年年底开始,炒面成了志愿军的标准单兵口粮。
今天全国各地都有卖炒面的摊子,炒面味道好容易饱,很受欢迎,也算得上是一道美食,如果当年志愿军吃的是今天咱们吃的这种炒面,也不至于那么让人泪流心酸。
其实,当年志愿军吃的炒面,可不是我们现在吃的炒面,而是炒熟的各种粗粮面粉。
这种炒面起源于西北的黄土高原,当地粮食匮乏又缺水,因此诞生于一种用小麦、大豆、玉米还有高粱面制成炒面,将各种面粉炒熟后,然后加盐混合制成。
这样的炒面极其耐存储,也不怕变质,吃的时候也不需要再煮熟,可以直接吃,可以说是非常理想的军粮,但也有个巨大缺点,那就是极其难以入口,十分难吃。
可即便是这样,也没别的办法,总比没有吃的要好,因此炒面还是全面推广开来。
那时候的前线战场,志愿军们就是靠着一口炒面一口雪,艰难而又顽强地侵略者,在异国土地上奋勇作战,守卫着国家的尊严与作为战士的骄傲。
抗美援朝时期,前线的志愿军除了炒面之外,几乎没有其他的副食,当地因为之前受到的大规模破坏与掠夺,也没有足够的物资能够支援帮助,使得志愿军营养完全跟不上。
由于长期单一食用炒面,许多的战士都患上了夜盲,无奈之下用松针煮水进行缓解。
炒面因为是粉状的,十分干硬,吃到嘴里卡嗓子,一般来说根本就咽不下去,为了进食,志愿军冬天会吃雪,但这样又容易发生低温症与冻伤情况,实在是左右为难。
炒面之中有大量的高粱面,不仅十分粗糙,而且没有什么味道,至于白面那时候很珍贵,因此前线的炒面当中,小麦制成的白面并不是那么多。
与志愿军的炒面不同,美国等联合国军的军中肉食充足,甚至有可乐与冰激凌。
当年志愿军吃的炒面,估计是近现代战场上味道最差、最没什么营养的军粮,可就是如此恶劣的环境条件,志愿军仍旧取得了胜利,不得不说实在令人感动也令人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