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唐王朝建立后,说自己的祖宗是太上老君老子李耳。
武则天登基之后,说自己的祖上是周文王姬昌。
韩国人富裕起来以后,硬说当年欺负三韩部落的高句丽,才是他们的先祖。
东方的传统文化,讲究认祖归宗,有个显赫的祖先是非常有面子的事情,而在古代,给自己找个有脸面的祖宗,其实也有很多现实利益。
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自称姓李,其先祖乃是唐宪宗之子建王李恪,所以四舍五入,南唐乃是唐王朝的延续,但这样的说法实在是存在很多的疑云。
唐朝以后的五代十国,是古代又一个非常混乱的时期,而十国当中的南唐,算是其中最出名的一个,倒不是因为其强大,更多还是因为南唐后主李煜的文采。
南唐的建立者,乃是李煜的祖父李昪,也就是南唐烈祖,李昪的确姓李,他小时候因为战乱失去了家人,就在今天的晚辈一带流浪,后被带去了濠州。
公元895年的时候,南吴太祖杨行密攻打濠州的时候,觉得李昪非常有灵气,心中喜欢,所以将其收做了养子,可杨行密的儿子容不下他,因此李昪被交给了部将徐温抚养。
徐温为李昪改名徐知诰,与妻子李氏对这个养子非常关爱,年少时代的徐知诰得到了很好的照顾跟教养,而他本人也非常成材,被杨行密看重。
原本徐温就是南吴的重臣,而徐知诰在长大以后,也成为了南吴的股肱,公元918年,徐知诰逐渐掌握了南吴的兵权,从此大权在握,开始左右南吴。
公元935年的时候,徐知诰已担任太师、大丞相,拥有郡王爵位,这个时候的南吴实际上已经掌握在他的手中,不管他的手下还是南汉、闽国的使者,都劝他干脆自己做皇帝。
权倾朝野的时候,徐知诰得到了升州等十个州作为封地,定名为齐国,而公元937年的时候徐知诰迫南吴皇帝禅让,正式称帝,建立 所谓的大齐。
登基一开始,徐知诰追封自己的养父徐温为太祖皇帝,而在两年后,徐知诰忽然恢复了自己原本的李姓,而且还说自己的先祖乃是李唐皇室,是唐宪宗之子李恪的后代。
不仅如此,李昪还为唐高祖李渊与唐太宗李世民建立宗庙,追尊自己的父祖四代为皇帝,而养父徐温变成了义祖,但徐氏一族,还是受到了李昪的厚待。
关于李昪追封的这个祖宗,长久以来都充满了争论,因为根本就没有证据能够证明,说他本身就是李唐皇族的后裔,都是他自己的片面之词。
历来关于李昪的祖先到底是谁,不同朝代的史料都有不一样的说法,有说是建王李恪的,也有说是普通李姓的,还有说是唐玄宗第十六子永王李璘的。
如此杂乱的记载说法,李昪的先祖到底是谁已经不可知了,而最大的可能就是,所谓建王李恪的说法,其实根本就是李昪为抬高自己的出身而编出来的。
在宋朝编纂的《新五代史》当中,写的是“李昪,字正伦,徐州人也,世本微贱,父荣,遇唐末之乱,不知其所终。”
如果李昪的祖先真的是李唐皇族,即便是再怎么没落也不至于被称作“微贱”,要知道陇右李氏就算不是皇室身份,也是隋唐时代的顶级门阀家族。
比较尴尬的是,同样是宋朝编纂的《旧五代史》认为李昪的祖先,乃是唐玄宗第十六个儿子永王李璘,后来却又变成了所谓的宪宗之子建王李恪,前后是矛盾的。
有意思的是,这位被南唐追认为祖先的建王李恪,在史上并没有太多记载,甚至于他到底是宪宗第几个儿子都不确定。
至于李恪本人,唐代的史料之中根本就没有他留下了后代的记载,而宋朝的《新唐史》也明确写明,李恪是没有子嗣的,如果这样,他哪儿来李昪这个玄孙呢。
整体来说,李昪作为李唐皇室后裔,所谓建王李恪的后代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最大的可能只不过是他希望抬高自己的出身,让南唐看起来更加名正言顺一些而使出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