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时期,亚洲各国纷纷沦为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地,只有两个国家幸免,一个是后来跻身列强并对外殖民侵略的日本,另一个就是东南亚的泰国。
说起来也是比较奇特,泰国能够保住独立没被殖民,是付出了巨大代价的。
由于泰国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作为英国与法国殖民地之间的缓冲地带,加上泰国自身付出的巨大折损,勉强保住了自己,泰国尽管没变成殖民地,却也失去了很多。
泰国形成统一国家的时间并不算悠久,直到公元1253年的时候,境内才出现第一个局部统一的王朝,也就是素可泰王朝。
但是,素可泰王朝没持续多久就没了,此后泰国又历经阿瑜陀耶王朝与吞武里王朝。
当时,大量华人涌入泰国,吞武里王朝的建立者郑信就是个潮汕人,但是郑信最终被臣下所弑身亡,取而代之的就是现在的曼谷王朝。
因为害怕中原王朝问责,夺走郑信王位的拉玛一世自称是郑信的儿子,因此之后历代泰国王室都有个中文姓氏姓郑,从拉玛一世传承到今天,已经是第十世。
曼谷王朝建立的同时,欧洲的地理大发现已持续了很久,实际上从阿瑜陀耶王朝时期,泰国就跟西方的法国等国之间有了往来,对外面的世界还是知道不少的。
十六世纪,菲律宾群岛变成了西班牙殖民地, 荷兰占据了东印度群岛,而葡萄牙与英国等国也纷纷在东南亚建立殖民地,泰国对此也比较忧虑。
不过,那时候的西方还不算极其强大,泰国也并不弱小,因此还不算十分危险。
但是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等完成,实力急速壮大之后,泰国已无法抵挡了,尤其是英国强行占据缅甸,法国也占据越南之后,泰国处于夹缝之中,愈发艰难。
公元1853年的时候,英国在与缅甸发生战争的同时,强迫泰国的国王拉玛四世签订《鲍林条约》,这也是泰国近代第一份不平等对外条约。
根据条约,泰国开放港口通商,英国攫取了在泰国的治外法权,军舰能自由进出湄南河。
也就是这份条约签署之后,泰国其实也已变成了个半殖民地地区,而东边的法国也是不甘落后急速扩张,从泰国手中夺走了其藩属柬埔寨与老挝等地。
法国夺走泰国东部大片土地之后,还攻占泰国在湄公河左岸的土地,禁止泰国在湄公河东岸二十公里范围内驻军,英国跟法国各自在泰国划分自己的势力范围。
外敌入侵到了如此地步,泰国内部掀起了大规模的改革,就像当时清朝的洋务运动与日本的明治维新一样,泰国也进行了著名的朱拉隆功改革。
从拉玛四世时期开始,泰国就着力向西方学习,废除大量旧俗,提升国力。
拉玛四世驾崩后,继任的拉玛五世强化改革,此人就是著名的朱拉隆功大帝,他在位期间推行了大量的近现代化改革,使得泰国的实力得到明显提升。
不仅如此,拉玛五世也清晰认识到,想要保住泰国,最好的办法不是硬碰硬,而是借力打力。
泰国在发展自身军事实力的同时,采取灵活外交战术,在英法之间游走挑唆,并且与沙俄进行联盟,让英国与法国互相争斗,使得泰国得以保住了自己的独立地位。
泰国在中南半岛的中间,当时西边的缅甸已落入英国人手里,成为英属印度的一个行省,而东边则建立了法属印度支那殖民地,南方的马来半岛也在英国人手里。
虽然是在夹缝当中,可泰国也成为了英国与法国之间的一个缓冲地带。
普法战争之后,法国被普鲁士击败元气大伤,在欧洲大陆,法国不仅要对付传统的老对手大英帝国,还要对付新崛起的德意志,因此只能选择与沙俄联盟,勉强支撑。
不仅是法国有心无力继续扩张,英国那时候也是因为在海外扩张太甚,难以维持,所以也采取了战略收缩,因此英国跟法国达成默契,以泰国作为缓冲,暂停在东南亚的争夺。
1896年到时候,英国与法国签署《伦敦条约》,双方都宣布会保证泰国的独立地位。
这也是各方势力平衡的结果,英国不可能让泰国这块肥肉落入其他人嘴里,而法国因为需要沙俄支持,也无法对与沙俄联盟的泰国出手。
那时候,欧洲列强对亚洲的目标主要就是两个,一个是印度,一个是中国。
印度被英国人几乎完全占据,因此偌大的中国成为了西方列强的主要殖民目标,像是泰国这样的边缘地带,则成为了鸡肋一样的存在,能吞掉是好,吞不掉也无所谓。
可以说泰国在近代保持住了自己的地位,一方面是因为主要列强之间势力的平衡,泰国作为缓冲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就是泰国以近一半的土地作为代价,才保全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