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笑死人了,古代有几个穷苦读书人能妻妾成群的?能够妻妾成群的,几乎都是非富即贵的人,家里条件差的,妻妾成群是不可能的事情,能有一两个妾室倒是可能。
所谓的“三妻四妾”其实是个错误的说法,因为古代一直施行的就是一妻多妾制,妻子永远只能有一个人,妾室倒是可以有若干,但也不是想要多少要多少。
从先秦时代,妾室诞生开始,到秦汉之后,纳妾成为了一种广泛的风气。
在古人的传统观念之中,妻子是与丈夫地位对等的人,是家里的主人,可妾室却不是,妾只能承受主君的恩宠,但没有夫妻伉俪的名分,不管什么方面都无法与妻相提并论。
咱们平时说妻妾,有个词叫做“娶妻纳妾”,妻子用“娶”是因为需要三书六礼明媒正娶,而妾就完全不同,所谓的“纳”就是花钱,妾室入门就好像是购买一件商品一般。
以前的人纳妾,主要就是愉情以及绵延子嗣,妾室所生的孩子,都要称主母为母亲。
在很多的时候,妾室的主要作用就是彰显身份、为家族繁衍子嗣,还有就是供主君耍乐,实际上妾的地位跟其他的奴婢并没有实际上的区别。
尽管纳妾在古时候是被允许的事情,是法律承认的,但并不代表可以随便纳妾,历代对于纳妾都是有各种限制的,不仅要看身份,而且还有其他的约束。
比方说在明朝,规定寻常男子只有到了四十岁而且膝下没儿子,才能纳妾一人。
即便是皇室王族,对于纳妾的数量也有明文规定,不能够随便乱来,通常就是男子到了一定年纪没有儿子,可以申请纳妾一人,如果年纪再大些还没儿子,才能继续再纳妾。
在古代,纳妾的主要群体就是贵族,而除了贵族之外的士大夫与庶民群体,想要纳妾的话是比较困难的,不仅有法律方面的各种限制,最重要的还是经济方面的限制。
对于平民来说,纳妾需要一笔不小的开支,娶妻或许还未必要很多钱,但纳妾需要。
如果是经济条件不怎么样的家庭,想要纳妾简直就是白日做梦,而能够纳得了妾的,肯定也不会那么穷苦,比方说明朝的海瑞,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贫苦,所以才能纳妾。
我们经常说起一个词儿叫“穷酸秀才”,很多人就想当然地以为古代读书人很穷,可实际上未必是这样,毕竟古时候读书可不容易,能读得起书,往往还有一定家底。
“寒窗苦读”,相对的是那些贵胄,并不是说其家境贫寒,不是说其经济条件很差。
像是《知否》当中被林小娘视作“穷举子”的文炎敬,家里只不过是不宽裕而已,仍旧有田产房产等等,如果想要纳妾的话也不是不可以,古代很多的“穷读书人”并没有那么穷。
因为朝廷对于纳妾做出的各种限制,那些有经济能力却又不能随便纳妾的人家,就另想办法到处钻空子,比方说以通房、歌舞伎等名义,豢养女子作为服侍。
而古代很多富贵人家的歌姬、舞姬、优伶,虽然没有妾的名分,却实际上就是妾。
清朝时期,贝子以上爵位的宗室成员,平均纳妾也不到三个人,闲散宗室绝大多数都是没有纳妾的,显贵尚且如此,就更别说家里没啥条件的家庭了。
所谓的什么妻妾成群,只不过是现在某些人的想象而已,古时候真正能够做到这种程度的人其实非常少,家境一般的读书人家里,能够纳妾不奇怪,想有很多不可能。
古代的读书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贫穷,只不过是家底没那么宽裕而已。
以前有句话叫做“宁为农人妻,不做富人妾”,即便是做了富贵人家的妾也过得惨兮兮,更别说做穷苦人家的妾,放着正妻不做非要做妾,怕不是头脑出了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