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种观点?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是陈鹤琴说的。陈鹤琴(1892—1982)是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我国近代幼儿教育事业奠基人。他的《家庭教育》一书,自己30多年前曾读过,他提出培养现代中国人应要有健全的身体、有建设的能力、有创造的能力、要能够合作、要乐于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他提出了儿童教育的若干教学原则,他特别强调家庭教育的作用,强调家长和老师的以身作则,等等。

当年在做老师时,老师们也讨论过这句话,也争论在教与学这对矛盾中,老师还是学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的问题,虽然有分歧,但也有共识。这句话对老师而言,是对老师最大的激励和鞭策,老师的为人师表,就应该做最大努力,真正起到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以高尚的情操影响学生,以渊博的学识教育启发学生,以真善美来感召学生。虽然老师的学历和文化水平不同,教育教学经验不同,但尽最大的努力爱岗敬业,不误人子弟,就对得起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个称号。基于此共识,“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确实是激励老师的名言和座右铭。

但是,把这个名言拆开来看,结合所面对的师生的现实,理想和现实之间确实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事实上,既有不会教的老师,也有教不好的学生。

以老师而言,什么时候老师都能达到高水平呢?很难有个准确的答案,因为过去达不到,今天达不到,何时达到不知道。老师的能力和水平也是有差异的,不可能都成为名师,不可能都成为特级教师。学校也是这样,城乡的差异、地区的差异,学校条件的差距不是三六九等,恐怕要分出很多等级。同样,就重点学校而言,可以说集中了很多优秀老师,但谁又敢说重点学校的老师都具备名师、特级教师的水平?所以,好与水平高都是相对、相比较而言的。

教不好的学生什么时候都会存在,因为人的智力、家庭背景、所处的环境等是有很大差别的。孔圣人的水平高,这点绝大多数人都承认,他的教学水平如何呢?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算得出来这个百分比吗?有现在的高考升学率高吗?为什么不是弟子三千,贤人三千?因为人的知识水平、理解认识能力等各方面因素是有差异的。理性的老师都知道,有些学生确实教不好,只能是有进步,有提高,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有一个神奇的大脑。

所以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对老师而言,就是起激励鼓劲的作用,相当于老师的宏伟目标和远大理想,而绝不是评判老师的标准,以此来批评教育、诋毁教师,就完全跑偏了,那些都是“教不好的学生”们干的事。

有何不同意见欢迎探讨。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 发表于 2022-03-02 20:58
  • 阅读 ( )
  • 分类: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