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巧稚(1901——1983),著名医学家、中国现代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她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等方面都有建树,有“生命天使”、“中国医学圣母”之誉。
如何看待林巧稚先生的人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论述。
一诺终身 献身医学1921年,林巧稚考上了北平协和医学院,经过8年苦读1929年6月毕业,获得了博士学位。要知道,她们入学时25人,经过8年淘汰,毕业只有16人!她位居榜首,获得了协和的最高荣誉奖——文海奖学金,也得到协和医院的聘书:
兹聘请林巧稚女士任协和医院妇产科助理住院医师。聘期一年,月薪50元。聘任期间凡因结婚、怀孕、生育者,作自动解除聘约论。
因为北平协和医学院是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帮助建立的,协和医院是其附属医院。医院的管理是纯粹西方式的,所以才有了女医生和护士在聘任期内不准结婚、怀孕、生育的规定。
林巧稚清楚地知道,这份聘书对她意味着什么,但8年的心血,自己追求的理想,她毅然接受了聘书,要履行这份承诺。她成了协和医院妇产科第一位中国女医生。
而且,她用自己的一生履行了这个承诺!
命比天大 恪守天职作为妇产科医生,她整天忙个不停。前来治病的妇女,没有人愿意脱裤让外国男医生检查,所以她整天忙得焦头烂额。
一天夜里,急诊室来了个子宫破裂年轻患者,血流不止,生命垂危,必须马上手术。但手术必须经主任同意。她马上给主任麦克斯维尔打电话,介绍患者的病情,但他推脱来不了,说让住院总值班替她选个助手。在患者生死攸关的时刻,从未单独动过手术的林巧稚,在助手们密切配合下,终于完成了她的第一例手术。第二天,麦克斯维尔看了林巧稚手术志,高兴地说:你真了不起,手术干净、利落,总算我没有选错助手!
一次,病房里难产的张太太要生产了,她体质虚弱,盆腔狭窄,好不容易娩出了婴儿,但胎盘没有娩出。麦克斯维尔为难了,他的毛茸茸的大手无法取出胎盘,急得满头大汗。林巧稚的细手派上了用场,她顺利地取出了胎盘,如同探囊取物。
林巧稚一心为患者的事例有很多,救死扶伤就是她的天职。
英美进修 根在中国1932年,林巧稚获得了到英国伦敦医学院和曼彻斯特医学院进修深造的机会。她抵达英国后,进入曼彻斯特大学医学院进修。后又到伦敦大学医学院、剑桥大学等学校进修和学术访问。她整天在皇家医学院图书馆查资料,几个月后,完成了“小儿宫内呼吸”方面的学术论文,令英国医学界刮目相看。
l933年,她转赴奥地利进行医学考察。在维也纳,她收到协和医学院院长的电报,让她回国改做公共卫生工作,任北平助产士学校校长。经过权衡再三,她回了电报:“我选择终生从事妇产科学工作,不择其他职业,请原谅。”这就决定了她一生的命运。
1939 年10月,林巧稚去美国芝加哥大学进修学习。后来,芝加哥大学著名妇产科专家艾蒂尔博士曾挽留她,愿推荐她留在芝加哥大学工作。
林巧稚回答很干脆:“我不能留在这里,我来进修的理想和目的,是为了办好妇产科,更好地为中国的妇女和孩子们看病。”
她如期踏上了归程。她的根在中国,她的魂在中国。
1948年9月,辽沈战役打响了,有些朋友劝她离开北平,到英国、美国一样吃得开;傅作义的夫人曾给她送来一张机票,可以飞往任何一个城市。但她说:“我和我的事业将与祖国共存!”
医术高超 精益求精(略)医德高尚 治病救人(略)我们还可以写出她的很多故事。所有这一切说明,她是个医术精湛、医学建树丰厚、医德高尚的医生。她以治病救人为天职,对患者一视同仁,是大医精诚的典范。我曾在《中华女杰》(现代卷)一书中为她写过一篇文章,我认为她就是现代的中华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