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在文治上有哪些贡献?

成吉思汗不单纯是个能征善战的军事家 ,他文治上还是有一些贡献的,集中体现在创设蒙古文字、建立蒙古法典、推行千户制三个方面。

创设蒙古文字

直到13世纪初期,蒙古民族还没有文字,作战的命令时,是派出使节,靠语言、手势、刻木、结草来传递信息,对于传递者和接收者都可能产生误会;对彼此语言不通者来说,传递和接收的信息可能南辕北辙,这就影响政令、军令的准确传递。

成吉思汗在长期的征战中,也认识到信息准确传递的重要性,认识到许多重要的事件等需要保存记录下来,这样就需要有自己的文字。

1204年,蒙古人灭了乃蛮部,俘虏了乃蛮国师塔塔统阿,他是畏兀儿人。他通晓回鹘文字,铁木真便命令他创设蒙古文字。塔塔统阿借鉴回鹘文创设的蒙古文字,二者非常相像,正字法中部分原则取自回鹘文,这种文字被称为“回鹘式蒙文”。

有了这种蒙古文字,便可以教育子弟,记录和传承历史,可见成吉思汗是一位很有远见卓识的领袖人物。

16-17世纪,经过文字改革,形成了近代蒙古文,这是今天通行的传统蒙文的前身。

建立蒙古法典

蒙古诸部统一以前,蒙古社会没有法律,靠传统习惯维系部落社群。传统习惯也有其自身缺陷,加之地域广阔,各地习惯不同,彼此间会有冲突,自然形成混乱的无政府状态,制约蒙古民族的发展。

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大蒙古国,颁布实施《札撒大典》,创立了蒙古第一部成文法。法典中的很多条文改变了古老习惯,建立起依法的社会秩序,蒙古民族有了法律规范。

有学者认为,《札撒大典》是世上应用范围最广的成文法典,也是世上最早的宪法性文件。

如法典中保护草原、水源、信托活动的规范等,是非常先进的法律规范条文。

后来,《札撒大典》古本在元末明初战乱中失传了。在中外史籍中保存其中部分箴言和条款,计有30余条。在此基础上,内蒙古典章法学与社会学研究所整理研究成《成吉思汗法典》一书,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

推行千户制

成吉思汗即位后,在蒙古部落中推行千户制,把蒙古国百姓划分为95个千户,任命贵族、功臣为千户长,世袭管领本千户百姓。

千户下设百户、十户,分设百户长、十户长。这种社会管理,所有蒙古百姓都纳入组织之中,在所管千户内生活服役,在规定范围内生产生活,不得擅离所属区域,违者严惩。

千户制便利与蒙古国征收赋税和摊派兵役,凡15岁至70岁的男子均服兵役,自备马匹、兵器、口粮,随时应招,由所管千户长率领出征。

据史载,当时实际分封的只有88人,这就是蒙古汗国历史上著名的八十八功臣。

成吉思汗在文治方面还有哪些贡献,欢迎探讨。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 发表于 2022-03-02 20:58
  • 阅读 ( )
  • 分类: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