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放过郑春华,其实就是放弃了太子;而雍正保郑春华,其实是作来控制太子的暗棋。王掞欲逼死郑春华,是向雍正示好和警告;雍正默认王掞的行为,是借坡下驴。太子不能东山再起,郑春华这枚棋子就失去了作用,死是最好的解脱,全了皇家体面,又把烫手山芋安全扔了出去。江山面前的明争暗斗,红颜都薄命!
不管为父子争夺女人的丑闻,还是为太子将来登皇位的名正言顺,郑春华都是必杀灭口来掩人耳目之人。
如果胤礽事发时杀掉郑春华再向康熙请罪,康熙会保留其太子之位,江山面前,女人算得了什么?
但是胤礽没有做出正确的选择,只要灭口,一个妃子暴病而死并不是大事,也堵住了悠悠众口,将来继位时也不会成为别人发难的突破点。
胤礽勾引母妃的胆子够大,可惜手段不够狠,脑子不够用,他选择了沉默来让事态过去,等他醒悟过来,想利用老十三铲除这个祸端时,已经晚了,康熙对这个自己给出一次又一次机会的好儿子,彻底失望,皇位与之无缘。
胤礽命老十三处死郑春华,雍正却偷偷将其养在了雍和府,是一举两得之策,但逐着事态发展,郑春华反而成了块烫手山芋。
雍正保郑春华有两层考虑,奔着两种可能出现的形势而做出的举措。
1、太子胤礽继位,那么雍正是保后的功臣,太子不管将来杀不杀郑春华,都得领这个情,甚至因为这件事,胤礽将来必然对雍正感激而倚重。
2、雍正参与夺位,郑春华将是夺位之初联合太子、在最后关头迫使太子放弃皇位的棋子,只要将郑春华摆到几个守旧大臣面前,为了皇家颜面,郑春华死、太子被废成定局。
康熙放弃胤礽,局势变化后,郑春华反而成了一个危机,谁拿在手上都是一个被攻诘的对象,老八引而不发也只是等待时机发难,成为攻击雍正的暗棋。
雍正也无奈,这时杀郑春华不但不仁不义,窝藏、包庇之罪也推御不了,推脱到太子身上已不合时宜,进退两难。稍一不慎,得罪康熙和胤礽,乃是自寻死之路。
王剡本是太子之师,一直为太子奔走,当康熙废太子成定局,王剡便奉康熙之意出面逼死郑春华,为雍正扫清登基的障碍。
王剡如果只是想投靠雍正的话,只会指点郑春华的利弊,警告雍正留郑春华的危机;口诛笔伐通死郑春华只能是康熙之意,事后免官回原藉相当于脱离了夺滴的旋涡得以保全。
雍正正难以摆脱郑春华这块烫手山芋,明白了康熙的心意,又不用自己下手留下口实,自然借坡下驴,让王剡出面通死郑春华,自己落了个自在,至于向老十三解释不过是笼络人心而已。
雍正很懂得随大势而选择有利自己的手段,比如娶年秋月牵制年羹尧和邬思道,拥护太子获得康熙欢心,只办事不夺位的以退为进的等等手段,最终坐上皇位,成为笑到最后的那个人。
郑春华,从始至终都是权力之争的棋子,康熙考验太子的弃子,雍正牵制胤礽的将棋,老八进攻雍正的暗子,王剡为雍正扫清道路的定棋。一个女人,在皇朝斗争中,哪有什么自由和权力,不过是个被利用的可怜人!
今天,有什么经验需要分享呢?
立即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