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60年,这一年对于赵国而言是不堪回首的一年。在这一年,赵国朝廷收到了一则震惊全国的消息,那就是赵国在长平的那四十五万赵军被秦国武安君白起全部坑杀,只剩下二百四十人回国。
“乃挟诈而尽阬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後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秦、赵爆发的长平之战,秦军前期包围赵军的兵力只有五十多万,而赵军就有四十五万。用五十多万秦军包围四十五万的赵军,就算是神仙也会感觉到紧迫,所以秦昭襄王在白起的请求下,从秦国征了十几万的兵力补给到前线,这时包围赵军的秦军总共有六十五万。
《孙子兵法》曰:“十则围之”,当时秦军的兵力连赵军的两倍都达不到,只是比赵军的四十五万大军多出二十万。在这种情况下,赵军为何能被秦军围死?为何不能够突围?
长平之战从公元前262年开始,到公元前260年结束,整个过程持续了将近三年。在廉颇负责前线期间,秦军多次对赵军发动试探性的攻击,都以胜利告终。赵军面对秦军的多次攻击,都以防守的姿态进行抵御,从来没有主动发起过进攻,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时赵军的主帅是老将廉颇。
廉颇在赵惠文王(赵孝成王的父亲)时期就已经活跃于赵国朝廷,多次为国征战,征战的对象主要是燕、齐两国,基本上都以胜利告终。到了赵孝成王时期,廉颇已经到了花甲之年,两鬓白发,可以说是打仗打了一辈子。
正是有着丰富的战争经验,廉颇才不敢主动出击攻打秦军。因为如果是小规模的攻打,那么肯定敌不过秦军,就算敌得过,也毫无作用。但是如果进行大规模的攻打,秦军一旦从太行道突击到赵军的防线百里石长城后面,那么赵军必定面临灭顶之灾。
到了长平之战后期,秦国通过反间计将老练的廉颇从前线换下,由稚嫩但是却自诩为军事天才的赵括代替。
赵括刚来到前线,就换掉了一大批由廉颇任命的将领,同时还将司令部从大粮山转移到韩王山。大粮山是赵军的粮食所在地,司令部设在大粮山能够最大程度的保证粮食安全,但是却有一个缺点,那就是没法方便的观察敌情。而将司令部设置在韩王山,虽然不能够最大程度的保证粮食安全,但是却能够方便的观察敌情。从转移司令部就可以看出赵括的战略思想就是进攻。很不巧,这正是白起想要的。
白起派出一队人马主动与赵军交战,这队与赵军交战的秦军目的并不是战胜,而是溃败,因为这是主将白起的命令。
秦军战败,赵括第一时间想到的并不是有意为之,而是有着虎狼之称的秦军不过尔尔,廉颇就是个饭桶,就这么一些无能之军,我赵括轻轻松松就能够将他们打败。
赵括率领全军出击,只留下一小部分人马防守防线百里石长城。
当赵括的部队远离防线,接近丹水时,噩梦来临。
一支两万五千兵马的秦军分为两路,一路从太行道直接扑向赵军的防线百里石长城,一路从丹朱山直接扑向的赵军的防线百里石长城。
此时赵军大部分的兵马都随赵括出征,只有一小部分的兵马留守在百里石长城内,这一小部分的兵马根本抵御不住两万五千的秦军进攻,很快百里石长城就被秦军占领。
赵军这时醒悟,但是为时已晚。秦军在占领百里石长城的同时,派出五千骑兵直接将赵军的部队与辎重分隔开。
有人或许纳闷了,赵军有四十五万人,秦军只用五千骑兵是如何将赵军的部队与辎重分隔开的呢?其实很简单,赵军虽然有四十五万人,但是这四十五万人并不是聚集在一起,而是排列成一条队伍。秦军的五千骑兵进行分割的时候,赵军虽然有四十五万人,但是由于队伍拉的太长,根本没法做出应对。
到这时,秦军的包围圈宣布完成。
秦军的包围圈看似简单,但其实却相当的有奥妙。如果没有奥妙的话,根本没法以六十五万秦军包围四十五万赵军。秦军的奥妙在哪里呢?在于地形!
秦、赵双方交战的长平是河谷之地,有多座大山,上面所说的大粮山、韩王山就是其中两座大山。赵括四十五万大军在山谷之间移动,并不是翻山越岭,而是从关口行军,秦军只要掌握了关口(秦军当时已经占领了关口),那么赵军的后撤之路基本上就已经被堵死。只要赵军不脑残,就不会翻山越岭,因为一旦试图翻山越岭,秦军一拥而上,根本毫无招架之力。
秦军并非只是掌握了关口,而且还掌握了赵军的百里石长城防线。如果赵军猛攻关口,肯定是能够攻克得了关口的,但是得知道,在赵军攻打关口之时,秦军不可能坐以待毙,而是会选择出兵。
就算赵军攻克了关口也无济于事,因为他的防线百里石长城已经被秦军占领,秦军占领之后又注入了一部分的兵马,想要在这种地形劣势的情况下,强行突围,能够突破的机率微乎其微,更别说这时秦军的主将还是白起了。
“为四队,四五复之,不能出。”——《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秦军虽然占尽了地形优势,但还是在这场战争当中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由于用于包围的人数严重不足,在赵军作出拼死抵抗的情况下,秦军损失了二十多万人,这是秦国自秦孝公以来损失最惨重的一场战役。
这场战役秦国虽然损失惨重,但给秦国带来的利益也是相当的丰厚。秦国长平之战打败赵国,赵国四十五万大军损失殆尽,元气大伤,这次大伤直到赵国亡国都没有恢复过来。
赵国是列国当中对秦态度最硬的一个国家,赵国的陨落奠定了秦国兼并六国的基础,在此之前国力强横的楚、齐已经被秦国用各种手段打趴下,元气大伤,再也无法与秦国抗衡。
结语
如果说赵孝成王不直接将廉颇撤回,而是将廉颇留在前线当助手,那么或许四十五万赵军就不会命丧长平了。廉颇之所以不敢大规模出兵,就是害怕秦军从太行道、丹朱山直接扑向百里石长城。百里石长城一旦被秦军占领,对于赵军而言,那将是毁灭性的,而赵括正是犯了这个大忌!
有的人以“长平之战”秦军损失了二十多万人马替赵括开脱,说赵括并非只会“纸上谈兵”。要知道当时的赵军有四十五万人被围在长平。这四十五万人都如同困兽一般不要命的突围,加上秦军的兵力原本就严重不足,如果说秦军连二十多万的兵马都没有损失的话,那么只能说明一个问题——赵军人人都纸糊的。
今天,有什么经验需要分享呢?
立即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