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从万历的父亲隆庆皇帝时起,就担任万历的首席讲师一职,一直到万历十年去世,在这期间张居正一直是万历的老师。隆庆年间张居正不是首辅,但到了万历年间,张居正已经高升为首辅。张居正一边尽心尽力的治理国家,开创“万历中兴”,一边辛辛苦苦教导万历,还别出心裁的亲自编写了一本万历专用的教材,叫做《帝鉴图说》,有图,有字。这本教材共有一百一十七件历史故事,其中好事八十一件,坏事三十六件。
张居正对于国家而言,有功;对于万历本人而言,也有功。但是为何万历却在他去世后既刻对他展开清算?其实这一切都怪张居正自己。
张居正自从一出生,他身边的人都认定他之后必定有大作为!张居正一岁多开口说话,两岁多已经会识字。他的父亲、叔叔察觉到他是一个天才,天天拿着四书五经在他的面前念。
张居正五岁正式开始读书,七年之后也就是张居正十二岁那年,教导张居正的老师感到自己已经没有什么可教,便将张居正的父亲叫到学堂,说道:“你的儿子我已经没法教了,你赶紧带他去考试吧!”
就这样,十二岁的张居正第一次踏上考场,紧接着就惊动整个荆州城,因为十二岁的张居正位列秀才第一。要知道张居正的父亲张文明活了一辈子,也就是一个秀才。
十三岁的张居正再一次踏上考场,这一次他怎么考都不可能考得中,因为巡抚顾璘在暗中放话,无论张居正写的卷子有多好,都不能让他考中。顾璘并不是为了毁掉张居正,而是为了张居正的前途着想。
顾璘身为巡抚,他见过许多像张居正这样的天才年少成名,然后迷失在众人的夸奖当中,天天花天酒地,最终落得个风流才子的下场。
只有经历挫折,才能走得更远!
这是张居正第一次失败,张居正回去愤苦读书,挑灯夜读,在十六岁那年又一次踏上考场。这一次不出意外,张居正一举中第,成为十六岁的举人。
举人已经有了当官的资格,张家一下子人山人海,不管是沾亲带故的,还是有一面之缘的,都跑到张家贺喜。而身为主角的张居正,自然而然被众人捧上了天,张居正就这样迷失了自我,印证了顾璘的猜想。
张居正嘉靖十九年中举人,一直到嘉靖二十三年才入京参加会试,期间一直在吃喝玩乐。原本张居正以为以他的才华中第那是必须的,但是事与愿违,这一次他落榜了。
“吾昔童稚登科,冒窃盛名,妄谓屈、宋、班、马,了不异人,区区一第,唾手可得。乃弃其本业,而驰骜古典。比及三年,新功未完,旧业已芜。”——《示季子懋修书》
嘉靖二十六年,回家苦读三年的张居正再一次踏上考场的路。这一次他考中了,虽然不是第一名,但好歹成为庶吉士,进入了翰林院开的培训班。两年之后,培训完毕,张居正成为翰林院编修。
当时有一句话叫做:“非翰林不入阁”,意思就是如果不是翰林院出身,想要进入最高统治机构内阁,相当于做梦!
可见当时的张居正多有前途。
嘉靖三十三年,当了七年编修的张居正辞官回家。
前途一片光明的张居正为什么辞官回家呢?因为朝局黑暗,不忍直视!
当时的皇帝明世宗朱厚熜整天在宫中当道士,不是炼丹就是斋醮,只求长生不老,不管朝政。皇帝不管政事,总得需要一个人来管,这个管的人就是奸臣严嵩。
朝廷就由奸臣来管,那肯定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乌烟瘴气,一塌糊涂。
北方的蒙古部落屡次跨过长城,进入明朝境内抢掠,而边疆将领为了躲避责任,竟然对进攻的蒙古部落施以重贿,希望从别处攻打。
面对进入明朝境内烧杀抢掠的蒙古骑兵,严嵩采取的对策是他们抢光就走了,没有必要出兵与他们产生纠纷。
北方有游牧民族,而浙江沿海一带则有倭寇屡屡侵犯,百姓苦不堪言,流离失所。
外部有矛盾,内部同样也有矛盾。
广东、江西、福建等地相继爆发农民起义,虽然都被平定,但可以看出此时的大明王朝已经满目疮痍。
国家危在旦夕,而身为首辅的严嵩却只顾贪污受贿,卖官鬻爵,两耳不闻窗外事。
张居正看着严嵩的所作所为,怒不可赦,但是又不敢弹劾。当时的严嵩可以说就是最高统治者,身为七品编修的张居正只要头脑正常就不敢弹劾,一弹劾就算不死也得残废。
身处其中,却不能够改变其中,心灰意冷的张居正因此辞官回到老家。
时隔三年,嘉靖三十六年,张居正再一次进京,踏入官场。
辞官回家的这三年,张居正到处游山玩水,亲眼见识到了活生生被饿死的老百姓,抢着吃树皮的老百姓,死在街头无人认领的老百姓,这一切都在提醒张居正,你必须要改变这一切!
张居正在老师徐阶的暗箱操作下,从七品的编修升为六品的右青坊右中允兼国子监司业。官虽然是六品,但是却大有前途,因为右青坊右中允是负责太子的公文(跟太子打好关系绝对不亏),而国子监司业则是国办大学的副手,仅次于校长国子监祭酒(方便拉帮结派)。
张居正在担任右青坊右中允兼国子监司业时,曾给远在宁夏的军官好友耿定写过一封信,在这封信中,张居正大发忧国忧民之感叹,为国家的时局无比担忧:
“长安棋局屡变,江南羽檄傍午。京师十里之外,大盗十百为群。贪风不止,民怨日深。倘有奸人乘一旦之衅,则不可胜讳矣。非得磊落奇伟之士大破常格,扫除廓清,不足以弭天下之患。”
此时的张居正虽然有心,但是却无力,毕竟自己只是一个六品的芝麻官,想要插手朝政,简直就是找死(当时朝廷的一把手严嵩,二把手徐阶斗得死去活来)。
到隆庆年间,徐阶已经斗倒严嵩,皇帝朱载垕不想管事,徐阶成为朝廷名副其实的一把手。张居正身为徐阶的学生,徐阶自然而然安排张居正进入了国家的最高统治机构内阁,此时的张居正已经四十多岁。
徐阶的权力欲望以及志向并没有张居正的那么强大,隆庆二年,当了几年首辅的徐阶辞官回家养老。
年纪跟着长,野心也跟着长,张居正盯上了内阁的第一把交椅——首辅。可是坐在那把交椅上的人叫高拱,是一个不好惹的角色,而且他的手下还统领着言官,惹得到他,不用他出手,就他手下的那些言官,都能一人一句把你骂到自闭。最主要的是,负责管公章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孟冲也是他的人。
从各个方面来看,高拱几乎是一个没有弱点的角色,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颠覆高拱的机遇来临,这个机遇来源于高拱的一句话。
高拱的死敌秉笔太监冯保(张居正的暗中同伙)在隆庆皇帝驾崩之时,自己写了一封命自己为司礼监掌印太监的遗诏。高拱对此怒不可赫,虽然明知道是他自己写的,但是又无法反驳,你说是他写的就是他写的?他要是不承认呢?皇帝都已经去世了,找谁来对质?
冯保得意洋洋,而高拱露出了险恶的微笑,因为他的内心当中已经想出对付冯保的计划。虽然你是管公章的,但是你在朝中也就是独自一人,而我满朝的党羽,你看我怎么整你就完了。
没过几天,高拱集合所有的党羽上书弹劾冯保,弹劾的内容什么都有,但大致就是贪污受贿,以权谋私。你一封奏折,我一封奏折,冯保看着这些奏折惶惶不可终日,认为自己就要见阎王了。
就在这时,他暗中的同伙张居正找到他,跟他说了一句话:“有个人能够救你,同时还能够除掉高拱!”冯保纳闷了,当今天下他高拱是首辅,满朝的党羽,皇帝年幼,而你张居正只是个次辅,你说谁能够救我?张居正盯着冯保淡淡的说出了两个字:“皇帝!”
如果说不是这次谈话关乎生死,估计冯保都能够笑出来,你张居正姓张,人家皇帝姓朱,你虽然是人家的老师,但人家凭什么帮你?
张居正笑了,因为在此之前,高拱曾经在内阁说过一句大逆不道的话,这句话就是:“十岁天子,如何治天下!”这句话虽然大逆不道,但是在张居正看来还不够大逆不道,改成“十岁孩童,如何治天下!”这就够大逆不道了。从天子变成孩童,高拱的末日来了。
冯保找到万历皇帝,这时的万历也就只有十岁,真正当皇帝的人其实是他的老妈李太后。冯保当着万历和李太后的面说出了那句:“十岁孩童,如何治天下!”说的同时,还掺杂了一些自己编造的事情进去,意思很明确,高拱图谋不轨。
李太后火冒三丈,天子?孩童?天下是我儿子,我儿子怎么说就怎么说了算,你高拱算个什么东西!
李太后下旨:“高拱即刻滚回老家!”
高拱走了,张居正这个次辅自然就成了首辅。
皇帝万历是张居正的学生,司礼监掌印太监负责管理公章的冯保是张居正的死党,而后宫的太后非常知趣,明白明朝这么大自己是管不过来的,必须要交给张居正这个久经宦海的老狐狸去管。
张居正终于有了完成自己志向的机会,就在万历初年,张居正启动改革变法计划!
丈量田地
明朝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手里传到万历的手里已经传了两百多年,这时的国家大部分田地都已经被大地主兼并。这些大地主兼并田地也就算了,还根本就不肯交税,与政府勾结,原本有田地的地主在政府的赋税名册上却记载着没有田地,而没有田地的百姓在政府的赋税名册上却记载着拥有成千上万亩的田地,这导致许多百姓背井离乡,流离失所,成为流民。
有一部分地主的后台就是朝廷上的官员,一般情况下只要是个正常人都不敢碰这个霉头,但是张居正他下定了决心一定要碰这个霉头,宣布全国重新丈量田地。
张居正这道命令是得到了执行,但是执行的不彻底。因为两百多年以来积累的势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解决的。虽然执行的不够彻底,但是相比于隆庆年间,万历年间的田地增加了四百万顷。四百万顷田地所收的税银大约一百多万两?一百多万两相当于什么概念呢?相当于全国赋税征收的三分之一。
改变税制,统一收钱
明朝张居正之前收税是你有什么国家就收什么,就比如你种粮食,国家就收粮食,你种苹果,国家就收苹果,你种梨,国家就收梨。收上来的这些东西怎么办呢?用来给官员发工资,这不是开玩笑。
有什么收什么,当时的百姓对这种政策非常的反感,因为如果说你交苹果的话,那么收苹果的官员就会说苹果这个小,那个烂,然后扣除掉一部分,叫你回家重新拿,百姓没办法,只能哑巴吃黄连。
收赋税还是好的,毕竟有实物放在那里,而征徭役那可就叫苦连天了。
徭役就是免费给国家打工,这是古代每个老百姓必须要承担的义务。徭役的主要工作就是修城墙,修河堤,修道路等等,只要你完成了工作量,那就可以回家。但负责考核工作的官员可不一定会好好的让你回家,而是会趁机敲诈你一笔。你说做了,他说没做,你能怎么着,只有给钱,不给钱的话,做死你。
张居正下命令,从今往后只收钱,不管是田税、人头税、还是徭役,统一收钱。
虽然说张居正这道命令下来,官员该贪的还是贪,但是起码贪的少了,毕竟钱放在那里,你总不能说钱是烂的吧。
考成法
考成法相当于现如今的考勤制度,在年初官员们要将今年所要做的事情分别记载到两套本子上,一套本子留在官员自己手里,一套本子留在张居正手里。
一到年尾,张居正就会拿出自己手中的本子与官员手中的本子对比,如果说有哪一件事没做,立刻处分。如果说全部做完而且优秀,那么会有实质性的奖励(白花花的银子),而且还会升迁。
张居正统治时期,一道命令发布出去,就算万里之外,早晨收到,晚上已经开始有进展,人人都不敢马虎。高级官员降下来起码还有官当,而低级官员一降就是强制退休,你说谁不怕。
国内载歌载舞,边境上的事情张居正也处理得井井有条。
浙江一带的倭乱在嘉靖末年已经得到处理,最重要的就是北边的蒙古骑兵。当时张居正重用李成梁、戚继光,北部的门户地区两人各负责一半。
李成梁、戚继光把蒙古骑兵治的死死的。李成梁善于用骑兵进攻,每次蒙古骑兵来犯,李成梁都会选择进攻,将蒙古骑兵打趴;而戚继光擅长抗倭,所擅长的当然就是使用枪,拿着大刀的蒙古骑兵根本没法与拿着枪的明军对抗。
《明史纪事末本》评价张居正:
“十年来海内肃清,用李成梁、戚继光,委以北边,攘地千里,荒外警服,南蛮累世负固者,次第遣将削平之;力筹富国,太仓粟可支十年,冏寺积金,至四百余万。成君德,抑近幸,严考成,核名实,清邮传,核地亩,一时治绩炳然。”
隐形炸弹
张居正统治期间,大明王朝他一个人说了算,天上天下老子最大!之前那些没事找事的言官在张居正时期,一个个都安静了下来,不是他们想安静,而是张居正想要做的事情,无论他们怎么骂,怎么吵,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张居正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如果触碰到张居正的敏感地区,轻则强制退休,重则死亡残疾。
在张居正之前,科道部门有权力监察百官以及内阁,但是在张居正之时,科道部门得听张居正的,因为张居正负责考察他们的成绩,有着这样一层关系在,谁敢不听话。
张居正就是个彻头彻尾的独裁者,满朝官员对于这个独裁者敢怒不敢言。说句实在的,实际上张居正独裁非但不是坏事,而且是好事。
纵观有明一代,大部分的朝廷大事坏就坏在了朝廷上的那些言官手里,整天只会骂人,实事一件也干不成。李成梁、戚继光曾多次被言官举报贪污受贿,但是由于有张居正当后台,两人一直没能得到处理,如果说这两个人得到处理,边境交由谁去守?那些言官也就只会骂骂人,干啥啥不行。
正是因为张居正的独裁,明王朝才得以繁荣昌盛,但是独裁却给张居正埋下一颗隐形炸弹,这一颗隐形炸弹就是朝廷官员。
朝廷官员之所以不敢说张居正,是因为张居正还活着,而张居正一死,情况那就不同了。
忘乎所以
封建社会一个国家是否能够繁荣昌盛,主要还是看君王是否能干。张居正为了国家的将来,尽心尽力,勤勤恳恳的教万历,希望他日后能够成为像汉武帝、唐太宗、明宣宗那样的皇帝。
期望越高,自然也就越严厉。
每逢春节别说是皇帝家,就算是平常百姓家都得大摆宴席。而身为皇帝的万历在张居正的管教下,春节所吃的饭菜也就是比平常所吃的多几盘而已。
按照皇宫中的惯例,每年春节十五都要到鳌山上观灯。张居正为了节省开支,希望万历不要到鳌山观灯。万历很知趣的说道:“灯这种东西看一次跟看一千并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一样的,听张先生的吧,不看了。”
有一次万历读《论语》,将“色勃如也”读成“色背如也”,在万历旁边的张居正大声怒斥:“这个字读勃!”万历看着张居正,眼睛里充满恐惧,赶紧读了一遍:“色勃如也!”
张居正的严厉,万历年幼的时候并没有感觉到反感,但是等到万历的年纪一大,万历就对张居正产生了反感。
我想多摆几道菜,你跟我说不行;我想看灯,你还跟我说不行;这样也就算了,我在读书的时候读错一个字,你竟然敢大声吼我,你得搞清楚我是皇帝!
张居正为了将万历教成“千古一帝”,已经忘掉了自己的身份是臣子,只想一心一意的教好万历,他根本没有想到万历随着年纪的长大,已经对他产生反感。
万历十年六月二十日,张居正去世,年五十八岁。
次年,也就是万历十一年,群臣上书纷纷弹劾张居正。万历一直认为张居正是个正派的角色,但是直到他看到群臣的奏折,他才知道张居正就是一个“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货色,这个州官是张居正,百姓是万历。
张居正屡屡抑制皇宫内的消费水平,万历干这也不行,干那也不行,而他张居正天天大鱼大肉也就算了,都活了一大把年纪,五十多岁的人,还纳了两位年轻漂亮的小妾。纳妾也就算了,出门竟然坐着五十平方米以上,带有客厅、卧室、厕所、阳台的轿子,而这个轿子需要三十二个人抬。
贪污受贿肯定不用说。
万历怒了,彻底怒了,忘记了张居正临终之前他对张居正的那句承诺:“先生一辈子操劳国事,朕以无以回报,只有回报先生的子孙。”下令查抄张家,而且派去查抄的人还是张居正的死敌,司礼太监张诚与刑部右待郎丘橓。
张诚、丘橓实属歹毒,以防止张家转移财产为由,人还没有动,就已经将张家查封。张家几十口人并没有提前得到消息,所以并没有在府中准备大量的食物。府门一查封,张家那几十口人都被关在食物不多的家当中。
等到抄家的队伍从京城慢悠悠的到荆州时,一打开门,臭气熏天,因为张家已有十七人被饿死,其中有三名是婴儿。最可怜的一幕是,张家中的狗正啃食着尸体,而张家众人有气无力,只能眼睁睁的看着。
抄家的人一进屋并没有管奄奄一息的张家人,而是直接开始抄家。抄的过程中以搜身为名,还对张家的女性动手动脚,最可恶的是竟然对张居正的母亲动手动脚。
抄家的结果令人大失所望,因为抄出来的财产不及前代首辅严嵩、徐阶的十分之一,可见张居正虽然贪,但还没有贪到大肆敛财的地步。
按道理来说家已经抄了,事情也到了结的时候了,但抄家的人不是奔着钱来的,而是奔着人来的。
突然间有消息传出,张家隐藏了二百万两白银,这下张家人要倒霉了,因为这二百万两白银根本不存在,是抄家的人捏造出来的,自然也就没法交得出来,没法交的出来,就免不了被痛打。
张居正的大儿子张敬修被逼无奈,在监狱中写下一封血书后,即刻自杀,血书当中指明抄家的几个首领就是活阎王。
“丘侍郎、任巡按,活阎王!你也有父母妻子之念,何忍陷人如此酷烈”
抄家抄出了人命,而且这个人还是前任首辅。当时在暗中负责抄家的张居正政敌当朝首辅张四维因为父亲去世已经回家守孝,此时担任首辅的是申时行。申时行这个人也算是有点良心,决定彻查此事。而万历在这时也良心发现,发放土地给张居正的母亲和家人。
结语
纵观整个封建社会,变法就没有几个人敢提出来。因为一旦变法,得罪的就不是一个人,而是成千上万的人,不管你变法成功与否,只要你一时失势,那么必将死无葬身之地,这一点张居正是绝对明白的。为了天下黎明百姓,张居正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举倾国之力变法,如果在天有灵看到张家被抄,不知道作何感想。
张居正虽然是个贪官,但是他有着别的贪官没有的优点,那就是以造福万民为已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