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可能是站在某些孩子的角度问的,其实作为父母来说,第一次上大学,无论多忙,无论学校远还是近,都是要送的,这和孩子是否有独立性无关!又不是每次上学都去送,何谈独立性不强?
父母坚持去送孩子,首先也主要是心理原因!儿行千里母担忧,只有父母亲自去看看学校、看看宿舍、看看舍友、看看食堂,父母才能放心,毕竟这是孩子真正意义上的“出远门”;再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对于多数孩子来说,还是有一些焦虑的,这个时候如果去了宿舍,看到别的父母都送来了,给收拾床铺,而你只有一个人在那里坐着,心理上是不是有点不舒服呢?
其次,第一次上大学,不管现在如何方便,免不了要带一些生活用品,有的甚至还要带大包小包一大堆,自己无论是坐车还是到学校报到,肯定十分不方便,所以父母陪同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最后,父母也想借此机会出一次远门!很多父母,尤其是农村的,舍不得出远门,没有旅游的意识,所以很少出远门,借着这次机会,要趁机到孩子大学所在的城市转一转,也是不错的想法。
当然,父母不去送的,也有很多,其中有各种原因,有些可以理解,但是其有两种类型的学生,我也见过,我觉着是不可以接受的:
一种是个性很强,甚至是叛逆的孩子!个性强的孩子,独立性一般也强,但是独立性不等于个性。其实,现在很多孩子,独立性都比较强了,比如很多高中生高考完就自己或者和同学结伴旅游了,这都是独立性增强的表现;但是,有些孩子个性很强,甚至可以说有些叛逆,他们认定的事情,不管父母怎么想的,也都不会妥协,所以,这种类型的孩子可能不会同意让父母陪同到学校!
一种是自尊心很强,甚至有些虚伪的孩子!有些孩子不想让同学看见自己的父母,不想让同学了解自己的家庭,所以也可能会拒绝让父母陪同。
龙应台在《目送》中的这一段话,能淋漓尽致的反映出父母对孩子爱,虽然整句话中并没一个爱字,因为中国父母对孩子的爱,爱的深沉、爱的真实,让我们一起来拼读一下吧:
“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乎不见。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希望所有的孩子能理解父母的爱,无论父母能否去送你上大学!我是“赢在高三”,致力于高中教学和高考研究,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