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这么说是不对的,但是,老师也许只是说了一个事实,但是面对家长,尤其是刚入学的家长,这么说绝对不行,对于老师来说,有教无类,一视同仁是最基本的要求。
那么,优质班的父母,到底有没有买菜的?
我上小学的班级里,父母有公务员、有医生、有教师、有其他单位上班的、也有在农贸市场卖菜的、卖饭的,所以对于这一问题,我深有感受。
这些菜市场卖菜的家长,其实都是挺重视孩子的教育的,因为他们来自农村,如果不来城里,孩子只能在农村上村小,村小的师资、生源很城里都有很大差距,所以为了孩子的教育,他们来城里卖菜,而并非是因为卖菜,才把孩子带来上学的。
但是,他们的孩子,多数都是班级的后几名,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出现明显的分化,有的学习态度不好,有的学习习惯不好,有的有瘸腿科目,比如数学或英语。
据我观察,这些家庭的教育,有这些问题:
1、家长没有时间管孩子:卖菜这种小买卖,其实很需要时间,需要早起晚归,孩子放学的时间正好是他们非常忙的时间,家长为了卖菜,给孩子一个手机让孩子在一旁老实呆在,错过了培养孩子习惯的最佳时机。这段时间,那些按点上下班的家长在做什么?很多是在陪孩子写作业,差距就这么一点点扩大。
2、家长没有能力教育孩子:不仅没有时间,还不懂教育,不会指导孩子学习,也发现不了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直到考试时,他们看到成绩的差距,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而这个时候,他们又不知道怎么去解决问题。
3、家长在教育上的投资不够:卖菜属于小本买卖,家长很难在孩子教育上进行很大的投资,有的家长即便是给孩子报了学屋,也是那种收费很便宜的学屋,对孩子学习没有多大帮助, 甚至写了一身坏毛病。而其他兴趣班、特长班,这对于他们来说,就更舍不得投资了。
正式这些原因,导致这些孩子虽然可能比同村的其他学生的起点要高,但是在城里的学校,也属于弱势群体,他们成绩也许不错,但是很好的却很少,所以老师的那种说法,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当然,有人会举例子来反驳这一观点,但是你不要忘了一个比率的问题。总体而言,教育肯定是需要投资的,这个投资包括时间的投资、精力的投资和金钱的投资,这些方面,对于卖菜的家长,可能都不具备吧。
我是“赢在高三”,专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问题,如果对你有帮助, 欢迎关注!
今天,有什么经验需要分享呢?
立即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