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消失的。她与我们儿时的记忆有很大不同。春节是农业社会的产物。每年这个时候没有农活,人们也被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活动。于是聚在一起拼命玩乐。
贴春联,那时候春联还是用手写。当大家都贴好后,我们会一家一户的看,字是否漂亮,怎么读和那家的意思好。
现在?手写的春联已经没有几个了。孩子们看起了电视,用起了手机,根本不会聚在一起!如果还有孩子讨论春联的事,也是老师布置的作业任务。
玩乐,那时主要是为了吃,首先是给长辈磕头。然后长辈就会给孩子们一些糖果,果子,大一点点的会得到一些香烟。
村与村之间的表演,有踩高挑,旱船,跑竹马,舞狮子,和大头和尚。随着粗犷的音乐,热热闹闹,人也高高兴兴。据说表演也不是为了钱,只是能从大队部里领点好吃的和一些粮食。各村的小伙子表演的也特别卖力。
那时人似乎也特别容易满足。现在看来很粗俗的笑话,看着大人们在笑,孩子们似懂非懂地跟着大人们一起笑!
下象棋,赌博。
捡炮竹,看谁家刚放完炮竹,还有没炸的,自己捡起来,捻芯长的可以再炸,更多的是不能再炸的。可以把外包纸解开,漏出火药,再用火柴把里面的火药点燃,看那一瞬间的绽放。
无论是什么形式的的活动,都有两个特点——其中之一是心是平和的,没有攀比,大家都一样,一样的穷!
第二个特点就是一起活动,大人也好,小孩也好,都在一起活动,要是谁不小心掉到冰窟窿里,很快大人就过来把他捞上来了,还在那里围观讨论。
现在,不知道到哪里去请大人,也不知道到哪里去找小孩了,更不知道到哪里去找冰窟窿了。
至于吃,顿顿都在过年。
以前是饿,现在小孩吃点糖,大人都会说,这样会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
那时候亲戚,还是亲戚。不会尬聊——房子,升迁,找对象。主要的一点就是人的活动范围广了,见识多了,和亲戚的感情也就淡了。
总之,春节主要的两个主题是“吃和闲”,现在人们已经对吃没有盼头了,当然闲也闲不闲来了——一心忙着挣多些。小时候的年味必将淡去。不过,我们也能看到孩子还是在玩着泥巴,玩着炮竹和烟花。不在上学。有大人为他们做好了一切!他们只负责玩就可以了!这也许这就是他们成年后,对年味的记忆吧。
今天,有什么经验需要分享呢?
立即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