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起来就等于学习高效?这是一个普遍的认知偏差。忙碌起来与收获中间还缺收一个环节。那就是学习目标。
1、用目标来衡量收获为什么要有目标呢?因为收获不等于突飞猛进,不等于顿悟——让人感觉到有明显进步。平时的收获是循序渐进的,不易被觉察的。正如小树苗,我们每天你都看它,但你看不出它在长高。可是,几天不见,你会发现它已经窜得很高了。量变才能引起质变,我们只能感觉到质变!
而如果你有目标就不一样了。在早读课之前花个三五分钟,列出要完成的项目,题主就可以在已完成的任务的后面打上对号。这时候题主就能感觉到收获了!
也就是说,收获从主观的感受变成了可衡量客观任务了。
2、适度焦虑,是最佳的学习状态到了高三有很多同学不适应紧张有序的学习状态。“一口就要吃个胖子”的想法就是标志着学生有些焦虑的心态。
在《心流》这本书里,作者给出了最佳的学习状态——如果你对正在学习的内容感觉到无聊,那么说明你需要增加学习的难度。但如果你感到焦虑之中,恰好说明你正处在拉伸区,学习效果最好。
所谓拉伸区就是相对“舒适区”而言的。舒适区适用于生活——不需改变太多。而学习新技能则最好处在不停地改变之中,也就是处在拉伸区中。
在拉伸区有个负面作用就是有焦虑的反应。反过来讲,有这个焦虑反应也能证实你正处于最好的学习状态之中。
不过由于你有一些不习惯这种焦虑感觉,而经常做出一些错误的判断,导致认知的偏差。一旦,你知道在这个状态下学习,进步最快,你就会喜欢上这种感觉的。多年后,你一旦想起这段经历,你就会觉得那时的自己才是最好的自己。
总结,习惯焦虑伴随着的感觉,不要排斥它。而学习要有计划,才能每天都有收获感!今天,有什么经验需要分享呢?
立即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