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飞冲天2111,针对“当孩子上大学了,还没有明白陪伴父母也是一种幸福怎么办?”这一问题,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如果到了孩子上大学的阶段,孩子还没有明白陪伴父母是人生的一种幸福,说明家庭教育是失败的。父母没有在孩子的童年期建立良好的情感纽带,而当孩子逐渐长大之后,想要再去建立,可以说已经晚了。
人的一生,不同的发展阶段,都有不同的发展任务。童年期的孩子,最重要的任务包括二个方面,一是学习语言及语言的表达,二是学习感情及感情的表达。但语言的学习最终也是用来表达感情了。婴幼儿期因为年幼,生活上对身边的某些个特定的承认的依赖性很强,一是生活不能自我料理带来的依赖,二是感情上的依赖,不得不跟陪伴自己人产生依赖。一般而言,孩子在年幼的时候,对父母的依赖是很重的。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自我独立的逐步实现,孩子对成年人的依赖越来越弱。如果父母在孩子年幼的时候还没有建立起亲密和信任的感情,青春期以后难度就大了。青春期就是一个叛逆的阶段,就是对权威的叛逆,这个时候很容易让孩子产生对父母和家庭的反叛,一有矛盾冲突,就想冲出家庭的樊笼。所以,在青春期以后与孩子建立亲密的感情难度很大。
所以,一部分孩子在逐步成长以后,跟父母逐渐疏远,更无法体会到跟父母朝夕相处是一种幸福。孩子上大学,父母已经人到中年了。年轻时,很多父母把时间和精力投向了工作,而人到中年有了自由的时间后,孩子却又不亲近,于是,免不了就产生一种悲哀。
但是,大学阶段父母子女情感的疏离,并不是不能扭转。这应该是最后一次的扭转的机会。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大学是孩子走向独立的开始,是第一次正式离家。正式离家以后,孩子们会感受到独立面对生活的不易,感受到以往的日常生活,是父母和家庭承担了太多,开始对父母和家庭产生依恋和思念之情。
孩子上大学之后,家长要努力跟孩子保持适度的联系,既不能过于密集,又不能不闻不问。在征得孩子同意的情况下,送孩子上大学,跟孩子的老师保持一定的联系,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是一直在默默关注着自己的成长。在离开孩子时,一定嘱咐孩子,遇到问题,遇到难题,要及时跟父母沟通,父母愿意继续为孩子的遮风挡雨。这有这样,父母和孩子的心理距离才有可能渐渐拉近。当然,也有的朋友会说,孩子上大学了,我们不是要鼓励他们自立么?为什么还要让他们依赖我们?对于原来跟父母感情很好的孩子来说,这时父母是要鼓励他们自立自强,而感情疏远的,这时就要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
总的来说,幼年时父母子女感情没有建立起来,成年后一般会更冷淡,这是扎在父母子女之间的一根刺,是家庭教育的失败;但从上大学开始,有心改善,也是可以补救的。以上是我的个人浅见,希望能得到您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