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私募基金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网友回答:
昨天刚面试一个去年刚毕业的实习生,金融专业,简历上一堆证书。看起来学习能力很强的样子。
一聊天,嚯,压根对一级二级没有概念,最后我劝她找个大点的实习单位好好学习一下,毕竟市场所处的时代不同了。
我前几年做过一阵子投研,每天也很忙的样子,各种路演尽调的参与,做着做着发现自己压根不是那块料。17年开始这个行业就开始全员募资了,后来一琢磨,那为啥不直接专门干募资端呢,事儿少,找lp就可以了。
然后跳到了募资端,发现也挺难的。但总归是自己能拿捏的了的范围。
现在就带着部门的几个员工一起找lp,高净值居多吧。
毕竟有的头部项目我们这类50亿以下管理规模的PE公司是没机会拿的。只能甘当别的机构的lp。
这两年退出了几个项目,客户满意,公司也满意,就可以了。
募资难是必然的,尤其是在北方。现在的lp大多数都是南方人。第一是南北方客户专业程度的差异,其次就是之前受p2p坑害的人群分布不同。
现在一年融3个左右的项目,基本上对我们来说就很饱和了,毕竟员工有限。
但对我这种投研半吊子,不是科班出身和技术出身的从业者来说,有份募资的工作,挺好了。毕竟让我去干别的,我也搞不了。
人做事,要么做自己喜欢的,要么做自己善长的。能占一方面就很幸运了。
更新:
本人已换平台,主要方向还是PE基金,以及s基金。
管理规模过百亿,退出机制灵活,欢迎各位私聊合作呀。
网友回答:
笔者好朋友在一线PE。
其实他们尽调的过程也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的复杂,主要是有好的领导,比如大Partner。
他们知道某个必须投的明星项目的价值,然后知道一些其他投资者不知道的内情,还有行业的转换的一些重要的节点,于是就其实在投之前呢,就已经注定了要投这个决定啊,或者是投多少,以多少倍的估值去头最合理,然后其他的工作就是VP带其他的asso和analyst去向IC证明这个投的价值,还有投的介入的时间点和估值。
尽调中他们很鄙视mbb这样的咨询公司,没什么价值因此就是一个打 expert call的工具而已。
国内mbb基本上就是重复被投公司管理层的话。做行业研究其实就是个外包服务。
而且尽调呢,基本上尽调的是一些重要的行业数据,那么公司呢,如果是龙头的话,那么行业上其实打expert call也都能够得出类似的结论,除了一些极个别的现象,那么只要行业赛道允许,那么其实基金是可以闭着眼睛投的,并不需要说做过多的财务分析,如果是一个不是那么好的这个行业地位的公司,那么其实会很难过IC meeting。
还有一种情况是PE跟踪某公司、某行业龙头很多年。自己见过创始人、股东等,或让投行持续跟踪。投行推的其他的是不可能做的,只可能做自己主动看上的。
人员上卷的不行,开始注重血缘关系。北大清华的占绝大多数肥水不流外人田。
沃顿商学院也比较厉害。但是也有歪瓜裂枣。
网友回答:
如果普通人,只是上班的角度的话,那么
1 能去二级市场,就别去一级市场
2 如果非要去一级市场,那一定要去一流机构
3 如果非要去一级市场,又去不成一流机构,那起码要去专注某个领域的特色机构
如果都不是
那么,你后面会有,非常丰富的,人生体验。
写过一本小册子,给需要融资,却对资本市场不了解的创新型创业者,愿少走弯路。
网友回答:
尽可能去二级市场,一级市场能不去就别去。
你在二级市场公司里学到的东西,以后即使不在私募混了,也可以自己拿点钱在二级市场里赚钱自己玩。
而一级市场,一旦你脱离了投资机构这个圈,所学的东西的可用性就差远了,以后想靠着在公司里学到的东西在市场上捞点钱,你却发现没有公司这个平台,你所学的技能没啥用。
中国人的尿性,你也是知道的。没啥道德的,为了钱,什么事都做的出来的。
一级市场透明性这么低的地方,大家就互相骗。
二级市场里的公司,虽然成长性差了很多,但是几乎所有的公司商业模式都稳定了,盈利模式都稳定了,投资的风险可控性就强了很多。不像一级市场那样出现那种投十家公司倒闭九家,靠一家翻好多倍赚回来的。
投十家,死九家,靠一家赚回来,不好意思,那是大佬的水平。普通从业人员的成绩基本上是投十家死十家,全部玩完……
正所谓,风宜长物放眼亮。毛爷爷教导我们,不要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
你作为应届生,最重要的是选对行业,行业对了,其他错了,都是可以改的。行业错了,其他的东西都是白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