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年工龄与四十一年工龄有什么区别?
作者: 昆明财税服务平台
42年工龄和41年工龄,退休金会有什么区别呢?
这个事情我们首先要搞清,缴费年限和工龄的区别。
工龄,实际上是职工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时间。一般又分为连续工龄和一般工龄。
连续工龄一般是指在一家用人单位连续工作的时间。连续工龄也包括按照管理部门或者国家要求进行调动的连续累计工作时间。
在五六十年代的连续工龄,实际上直接关系我们养老金待遇的高低。比如《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中,工人职员退职养老时,在本企业工龄满5年未满10年者,发放原工资标准的50%;满15年及以上者,发放70%。
2014年10月,国家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后,全国就不再有按照工龄计算养老金标准的退休待遇了。按照原先的规定,缴费年限35年以上就发放基本工资的90%,41年和42年工龄没有区别。另外的退休补贴金额是跟退休时的职务职称有关系,也跟工龄没区别。
企业的养老制度,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我国推动了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养老责任不再由用人单位承担,而是由养老保险基金负责。这样企业倒闭、职工下岗失业、自行转换单位也能保障职工有养老金。
因此,计算养老金待遇的主要因素不再是工龄而是缴费年限。
缴费年限又分为视同缴费年限和实际缴费年限。
实际缴费年限非常好理解,就是实际缴费的时间,具体到月。每月可以转化为缴费年限0.0833年。
视同缴费年限,只的是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以前国家认可的连续工龄,可以视同缴费。视同缴费不是没人缴费,国家《社会保险法》规定,视同缴费期间的社会保险费由政府承担。
缴费年限差一年,养老金有什么差别呢?实际上,我们过去40多年来养老保险制度经历了多次改革,如果我们缴费年限差一年,这一年的时间位于不同的历史位置,退休待遇是不一样的。
首先,我们现在退休金基本原则是退休的越晚,退休金越高。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的养老金会跟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挂钩。过去很多年,我们每年社会平均工资增长8~10%以上,所以退休的越晚,计算出来养老金就越高。
我们现在每年的养老金平均增长幅度一般在5%左右,养老金越高,增长的幅度会越低一些。因此就会出现退休晚的人员养老金会更高一些。
如果我们差的一年缴费年限,是在最早的工作时间段。40多年工龄也就是70年代末的工作时间,这一时间段是视同缴费年限, 会用来计算过渡性养老金。这一年的退休待遇会有基本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构成。
不过要根据平均缴费指数等因素来计算,一般都能够多领取2~2.4%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每月能多领取100~200元。
如果我们差的缴费年限是刚刚建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实施养老保险实际缴费之后的那一段时间。退休待遇,将是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构成。基础养老金跟社会平均工资挂钩,个人账户养老金是按照规定划入个人账户的余额以及每年的记账利息,最终除以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
由于我们过去个人账户记账利率非常低,有的地方甚至是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相较于飞速增长的社会平均工资水平贬值非常厉害,所以这些年代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待遇普遍不高。后期的养老保险缴费,实际上是跟当年的社会平均工资挂钩的,因此贬值速度会轻一些。
因此,建立养老保险制度以后,相差一年缴费时间,每月养老金差不多能相差50~100元左右。缺少缴费的那一年时间越接近现在,养老金的差距越大。
但是,还是要确保我们的平均缴费指数相同才可以。因为,缴费指数也是影响我们退休待遇的一项重要因素。缴费指数等于当年的缴费基数除以当年的社会平均缴费基数,所以指数一般在0.6~3之间。缴费指数越高,退休待遇越高。
总体来看,平均缴费指数情况下,41年到42年的工龄如果都换算成缴费年限,养老金待遇差距能从50元到200元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