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卖花生的人6.5元拿货,却卖6元,这是怎么回事?
作者: 昆明财税服务平台
因为做过几年商贸生意的缘故,对一些农副产品也有一些了解。类似题主的问题,不仅仅出现在花生上,也会出现在玉米、橙子等农副产品、水果中,其中的缘由无非有三:1、分等级销售;2、增重销售;3、其他方式。我们分开来讲:
1、分等级销售。如果在批发市场看水果或者某农副产品的时候,不同门店或同一产品的质量或大或小有着不同,有的好,有的次。在业内,将不同质量的产品氛围A、B、C、D级,或者1、2、3、4等级,又或者以尺寸为等级,当然,也有其他的划分方式。
就拿苹果来说,同一品种的水果通常以尺寸为分类,如85、95、75等,也就是苹果的直径长度,苹果越大,自然卖的价格也就越高。
所以,有些卖花生的人6.5元拿货,却卖6元,可能在收货的时候并没有按照等级划分,而是按照统一价来收购的。而收回来的花生,自己进行分类,最好的一类卖7.5元,比较好的一类卖7元,普通的一类卖6.5元,而最次的哪一类可能卖6元,甚至还要低一些。这样,最后的尾果卖出的价格确实比成本价要低,但却能赚以上品类的钱,整体也是赚钱的。
2、增重销售。现在乡间的贩子越来越多,很多人也收不到货,既然收不到货也只能是加价收货,这样才能稳住货源。不过,加价收货,正常自己的卖价也会提高。所以,很多小商贩也就会选择增重销售的方式,比如新鲜花生上喷洒一些水,或者在称重的时候弄虚作假等。
3、其他方式。初级农产品的可加工的方式很多,就拿花生来说,能榨油、能当做零食、还能当配菜。当然,也正因为如此,也延伸出了很多其他赚钱的方式,比如将榨油厂需要品级的花生卖出去,然后再将不需要的低价甩手,中间获得整体差价收益。
总的来说,“买的不如卖的精”,商贩看上去亏本的买卖,肯定也不会真亏着卖,其中势必能赚钱才会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