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的高投入、员工的高收入会成为华为的负担吗?这是否是华为的软肋?
作者: 昆明财税服务平台
"高投入″会有高产出,"高收入″会有高付出,这2个高皆有、同等了,就都不可能成负担、是软肋,恰好相反,高投入会成保障、高收入会是动力,华为的发展历程和趋势已经证明了、表明了。
投入是科技研究得以开展进而让科技能力得以具备的前提,持续的投入能让科技能力不断提升。
而进行高投入并且持续高下去,则能让企业科技能力迅速提升并且保持先进以至领先,于是,科技产品的技术含量就大,竞争优势便大,购买的用户群即市场份额就大,也就是营收额和利润额均大,竞争对手轻易抑制不住、取代不了。
也只有不被抑制、取代,高投入才会持续、高产出才会不断,高科技、宏创新、大品牌的推出得以循环不已。
当然,高投入并不必然具有如此这般的高产出效率和高增长效应,也就是说并非天然具有强有力的保障作用。
还必须有高收入,用来保障高投入这个保障能有高的产出。
在华为,高投入是针对高科技,高收入则是指向高科技研发队伍。高投入落实在、消耗于研发队伍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上,这表示出了企业具有高度的积极性,而高收入则能让研发队伍也有高度的积极性。
只要研发队伍有了与高投入同量级的积极性,就一定能充分释放出显在和潜在的创造性。
企业和队伍两个积极性高度吻合、力度等同,就是上下同心、合力,一大笔又一大笔花出去的研发钱才会花得值,而且,不仅能够收回来,还能多收一大笔,用于接下来的高投入、高收入,并且能让接下来的投入和收入在高位上增长,即高上加高,也就是两个积极性又高涨了。
企业和队伍两个积极性的良性循环成就了高科技、宏创新、优品牌的良性循环,于是,就同时有了科技和高科技企业的基业长青、科技和高科技研发队伍的事业长兴。
仅仅有或者只是舍得高投入是难以有高产出的,高投入也就会真成了企业负担和软肋,还必须有、舍得高收入,2个高才能造就出1个高,进而让2个高得到保持以至增长。在这个关系的处理上,华为贡献了经验。
在另外一些企业那里则有教训,即舍得进行高投入,却不舍得给高收入,于是企业迟迟没有高科技、宏创新、优品牌,更没有进入高产出、高回报、高增长的良性循环。
自然,企业投入和收入都不高,负担倒是都不重,产出一定却也不高,即在科技上一定有软肋、无强项;收入算是高、投入却不算高,则是企业压根就没有想让自己的科技能力提高,明明有软肋甚至有硬伤也挺着,走的一定是以贸为先、为主并在关键核心科技上依赖于人的发展道路,只有通过贸以及组装来减轻收入较高这个负担,但软肋和硬伤却是无论如何也硬不起来、治愈不了的。
- 上一篇:从银行辞职的人最后都去哪里了?
- 下一篇:退休金超过5000元的应该缴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