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山上挖一个池塘,不放鱼,里面会慢慢有鱼吗?
作者: 昆明财税服务平台
作为一名野钓爱好者,小编认为一定会有,即便是无人工投放鱼苗的情况下也会慢慢开始有鱼,只不过这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为什么在山上挖一个鱼塘就会慢慢有鱼呢?总不可能平白无故的冒出来吧?
首先,农村有言:“千年的草籽,万年的鱼籽”所谓“千年的草籽,万年的鱼籽”是指草籽在经过千年“蛰伏”后遇到合适的条件依然可以生根发芽,鱼籽在经过万年后遇到合适的条件后依然可以孵化出小鱼。
当然这里所说的“千年”、“万年”只是形容草籽、鱼籽的生命力很强,并不是一定会保持千年、万年的生命力。而且科学研究表明大多数鱼籽的生命周期最长只有1年而已,所谓“万年的鱼籽”缺乏科学依据。
但少数种类鱼的鱼籽存活时间确实很长,比如下图这种鱼叫“漂亮宝贝鳉”,原产地在非洲,虽然孵化后的“漂亮宝贝鳉”生命周期只有一年,但是其鱼籽在干旱的环境中也能至少存活两年,鱼籽的生命力还是极强的。
但鱼籽能存活一年的时间已经足够了,各种途径会将鱼籽带到池塘中来看到这个问题后小编首先想到的就是蒲公英,蒲公英的种子能借助风力散播到很远的地方,事实上鱼籽的传播就类似于蒲公英种子的传播,不过其借助的传播途径或动力不单单是风力,而是以下几种途径:
- 第一:暴雨过后其他水系的鱼籽或小鱼被冲进池塘中
绝大部分的池塘并不是独立的,至少在暴雨时节其水系绝对不是独立的,暴雨过后山上其他水系的小鱼或者鱼籽会随着水流冲刷进池塘,长而久之鱼籽孵化后慢慢的长大、繁殖,鱼也就越来越多了。
- 第二:暗河中也有鱼
即便是表面看起来山上的池塘是独立的存在,但是不排除池塘底部与暗河连通的可能。虽然绝大部分的封闭地下水中除了少数微生物之外几乎不存在高等植物和高等动物,但是与外界相通的暗河中经常能发现一些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动物等在内的高等生物。比如斑鱯就是其中的一种鱼类,鱼体呈灰白色,体形侧扁狭长如剑,天气晴暖时从地下暗河里游出进入地上河流里觅食,天冷时又游回地下洞河中。所以不排除暗河中的鱼类进入山上池塘繁衍的可能性。
- 第三:土壤里原本就有鱼的受精卵
“从土壤里长出鱼”的说法似乎不可能,但实际上现在人类的活动轨迹已经“出天遁地”,更别说一座小小的山头了。举一个不大恰当但是完全可能会发生的例子,比如池塘在开挖之前有人曾带着鱼等食物来山上野餐,鱼腹中的鱼籽和其他内脏被清洗出来抛弃,如果几个月后鱼池开挖,那么这些鱼籽很可能还具备生命力,遇到水并在合适的条件下就会孵化出小鱼来。
- 第四:被其他动物带过来的鱼籽
蓄水的池塘是最容易吸引动物的地方,包括水鸟、青蛙、家禽等都有可能到水池边觅食喝水,此时就很有可能将鱼籽带到池塘中。比如有些水鸟的腿上、羽毛上就可能粘有鱼籽,青蛙的身上也可能占有鱼籽,一些家禽的口腔和粪便中也有可能存在尚未消化的鱼籽。当这些动物在池塘边活动的时候,极有可能将鱼籽带到池塘中。
- 第五:有些鸟类直接将小鱼“扔”在池塘里
鸟类直接将小鱼“扔”在池塘里?可能吗?可能!有些水鸟不会马上把从其他地方觅食来的小鱼吃掉,而是叼在嘴里继续飞行,直到找到找到一个它们认为安全的地方才会开始安心的吃鱼,在此之前用肉眼就能看到小鱼在它们的嘴里拼命地挣扎。总有幸运儿,一些小鱼会在鸟类飞翔的途中挣脱,当鸟儿恰好飞到池塘上空的时候,小鱼落在池塘里就能继续生存了。
虽然这只是小概率事件,但是当成群结队的鸟类一起觅食的时候这一概率将极大的增加,况且鸟类都喜欢依水草而居,从一个地方抓到小鱼再到另一个池塘边安心食用是很常见的事,这就极大的增加了小鱼挣脱并“潜逃”到池塘里的概率。
- 第六:可能性不大的可能——龙卷风
之前不就有下雨时“下鱼”的新闻报道吗?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奇观”正是因为龙卷风将鱼卷起,然后在某个地方又将鱼“放下”。
结语:总之,事实证明没有人工投放鱼苗的前提下,“野塘”也会有鱼,当然这些鱼并不是凭空出现的,或者是其他动物带来的鱼籽、小鱼,或者是暗河或暴雨冲刷带来的鱼籽、小鱼,再经过长时间的生长和繁殖后,“野塘”就慢慢的有成群结队的鱼群了。
当然了,无可否认的是这必须要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加持,而且需要较长的时间衍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码字不易,给点个赞、点个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