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明年全部农村改造新农村吗?
作者: 昆明财税服务平台
小编作为山东人,谈谈山东新农村建设的进展和认识。
在合村并居的路上,山东“一骑绝尘”2020年年中6月,山东有两件大事,一是山东16个地级市划分为省会、胶东、鲁南三大经济圈,加快城镇化进程;二就是大范围推行合村并居,拆除传统行政村,将农民集中到新型社区。
随着聊城、菏泽关于乡村建设规划陆续获得市政审批,开始了合村并居的试点,大家都坦言:村民上楼,可能不远了。
合村并居,并非新鲜事。山东最早于2001年就将合村并居工程提上日程,不过那时候只是个概念。
到了2019年10月,山东明确确定在2020年底,要完成所有试点的合村并居农村。并指出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要做到村庄规划应编尽编。
自这之后,凡是被列为试点的村落,合并村居的进度也有所加快,比如胶州一地的460个行政村被列入试点名单,在2020年底之前,被要求合成82个农村新型社区。
“合村并居”是真正意义上的“改造新农村”吗?就小编来看,绝非不是。
首先,“合村并居”的出发点是什么?最大的原因是相较于江苏、浙江、广东等几个经济发达省份,山东农村农民的人口密度较小,说白了就是“地广人稀”。据统计,山东省的农村常住人口达到4900多万,行政村6.9万个,村庄密度0.43个/平方公里,折算下来每个村仅有700多人。
“地广人稀”一方面是对土地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也不便于集中管理。出于以上方面的考量,合村并居在山东才得以大力推行。
但不客气的说,山东的合村并居与国家层面上的新农村建设差的不是一丁半点。
关于新农村建设,小编个人的理解是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建设,不单单是“把人聚在一起”,更多的是“把财聚在一起”,通过集中安置达到环境更优美、设施更完善的同时还要达到经济更繁荣的目的;但山东的合村并居显得则更为单调一些,不客气的说仅仅是“物理反应”,而未达到“化学反应”的效果;仅仅是把人聚在一起了,赶农民上了楼,但接下来的经济如何发展?想好了吗?
“合村并居”惹争议山东合村并居的争议很大,不仅当事农民有争议,学者之间也有很大的争议,批评声不断。
聊城市东阿县牛角店镇贺寺村就是其中一个典型,在合村并居推进过程中,部分村民拒不签字,村子拆了大半不得不被迫中止,已经拆迁的农户离村租房,而安置房也因为拆迁率达不到不得不一度中止。
不仅如此,矛盾点还在于赔偿不到位、赔偿金额低、住楼不方便等等方面。农民进城上楼之后,后期将面临着诸多严峻的问题,比如生活圈子不同,就业困难、生活成本增加等都难以忽视。再比如农民在自己房子住得好好的,现在非得搬进社区上楼,社区安置房子的质量差不差暂且不提,但面积比平方民居小是事实吧?社区楼上也没有可以存放农具的空间,距离承包地又太远,农具放哪里?之前庭院还可以种点蔬菜,现在连个种菜的地方也没有了。
再就是个别地区、个别干部为了完成任务,出现了工作要求落实不到位、工作方法简单、没有及时解决群众困难、损害了群众利益等现象,存在一定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正是存在这样那样的诸多问题,才有了众多学者对于山东合村并居工作的质疑,其中就包括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贺雪峰。
6月中旬,贺雪峰又连续发表了几篇文章,剖析合村并居背后潜藏的系统性风险:
一方面,农民将被动“失地”,农村贫弱群体利益受到冲击;
另一方面,大拆大建带来巨大的财产浪费;
第三,大部分农民获得的补偿款不够支付新房购置费用,已建成小区房屋质量和后期物业管理也存在问题。各地通过行政压力推动合村并居,基层干群关系紧张。
总之,不管是当事农民还是乡村方面的学者,大家普遍的观点是:合村并居从来不是几个村庄合并,而是隐藏在其后的农户生活保障。如果农民上楼后的生活无法得到保障,那么结果只能是政府花了很多钱,农民不满意。
面对质疑,山东定基调:贺雪峰等专家多次撰文后引起了社会各层面的广泛关注。
为此,山东省委书记曾表态:
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要充分尊重和顺应群众意愿,维护群众利益,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确保不减少基本农田、不增添农民负担。
要坚持从实际出发,规划引领、分类施策、有序推进,决不搞“一刀切”。
随后,山东副书记、省长李干杰对合村并居工作定下基调:
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搬不搬、建不建,群众说了算,不能强迫命令,不能增加群众负担。
山东明年全部农村改造新农村吗?话归正题,山东明年全部农村改造新农村吗?我认为不可能了,合村并居工作一定是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进行的,不会出现强迫命令的情况了,产生的负面作用实在是太多了。火急火燎的合村并居,可能并不合适。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码字不易,给点个赞、点个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