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曾说89年的1000万相当于现在十个亿还多,是否属实?这样的话通货膨胀率是多少?
作者: 昆明财税服务平台
王健林没有乱说。按照他的算法,89年的1块钱约相当于现在的101块钱,那么88年的1000万就相当于现在的十多个亿。
王健林是怎么算的?我们查看一下1989年当时全中国一共发行了多少M2,然后在看看我们2017年全中国一共发行了多少M2,以2017全社会的广义货币M2持有量除以1989年的M2,就大概能得出89年一块钱约当于现在多少钱。
那么结果是=1550100亿/15293亿=101倍。换言之89年的一块钱约相当于现在的101块钱。
当然这个算法并不是特别严谨,因为我们没有考虑到社会的总GDP在一直增长,如果我们假设每增加一块钱GDP总量,我们就多印一块钱人民币这样看,我们用2016年(M2总量-GDP绝对值)/1990年M2总量= 52.7倍,那么剔除掉GDP增长的因素,1989年的1000万,应该约相当于2016年末的5亿3千万元人民币。
小知识:什么是M2?
M2也叫广义货币(Broad money),是一个经济学概念。
货币(M0)=流通中的现金,即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
狭义货币(M1)=(M0)+企业活期存款;
广义货币(M2)=M1+准货币(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从1990-2016 中国M2和GDP数据)
通货膨胀率(inflation rate)还是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其实很多人想问这个问题,是确切的想知道1989年的1000万,约相当于现在的多少购买力。
我们先来看看通货膨胀率的概念。通货膨胀率(Inflation Rate),是货币超发部分与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之比,用以反映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程度;而价格指数则是反映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
然后我们再看看价格指数的概念。价格指数则是反映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在实际中,一般不直接、也不可能计算通货膨胀,而是通过价格指数的增长率来间接表示。由于消费者价格是反映商品经过流通各环节形成的最终价格,它最全面地反映了商品流通对货币的需要量。因此,消费者价格指数是最能充分、全面反映通货膨胀率的价格指数。世界各国基本上均用消费者价格指数(我国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即CPI来反映通货膨胀的程度。
所以大部分人想感受到的通货膨胀率,实际上是想了解到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带来的波动有多大。
中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缺了一块中国CPI占比最多的是食品34%,其次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14%,第三的是住房13%。
OECD(经合组织)国家居住费用包括以下组成部分:租房的实际房租,自有住房的等值租金,维护和修缮费用,水和物业费等,以及电、气、油和热能。
中国CPI指数编制中,居住费用包括了:租房的实际房租,自有住房的房屋贷款利率、物业费,建房及装修材料,水电、燃料等。
两者口径最大的区别在于:OECD国家对自有住房的消费价格统计,采用等值租金的概念;而中国采用的是房屋贷款利率!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中国的CPI不高,但居民实际感受的通货膨胀率却比较高的原因,也就是说因为我们的“房屋贷款利率”没有显著的增长,而“房价”过去几十年一直在高速增长,所以造成了我们虽然钱多了却感觉钱一直在不值钱的缘故!
总结王健林的说法不一定全对,但我国的实际通货膨胀率却实实在在的和“房地产”市场分不开!
文章来源:网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