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实行多劳多得的薪酬制度,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领工资时却嫌工资低,这是什么心理?
作者: 昆明财税服务平台
无论你的薪酬制度本身如何设计,你只要搞清楚一个结构,你就会明白“领工资时却嫌工资低”的人是什么心理。
第一:公司对薪酬制度的期望。
公司在设计薪酬制度的时候,完全是基于自己的期望来设计的。公司希望薪酬制度设计之后能够激励公司所有的人积极、努力地工作,每个人都能创造出更多更高的价值。
第二,薪酬制度的实际状况。
但实际上在执行公司的薪酬制度时,仍然摆脱不了这样一种局面:一少部分人被激励,一少部分人懈怠,绝大部分人既不积极,也不消极。
第三,三种人结构。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组织的本质决定的,不是薪酬制度本身决定的,也就是说一个组织中,总会存在这样一种结构:少部分人属于“优”,少部分人属于“劣”,大多数人属于“平”。
第四,通过“多劳多得”激励工作积极性是个误区。
看上去“多劳多得”是一个很有“激励性”的法则,但多数人的心理都是“平劳平得”,我既不想过多付出,也不希望自己的收入低于生活保障;而那些少部分怀着“少劳多得”心理的人自然会觉得“工资少”;而真心想靠“多劳多得”提升自己生活品质的小部分人“干劲十足”。
第五,薪酬制度的作用。
知道和了解“双因素理论”(即激励、保健因素理论)的人,都明白这样一个事实:薪酬制度的作用不属于激励因素,它属于保健因素。直白地说,就是薪酬不会激励人多干活,但它会保持人们工作的倾向。所谓的“薪酬”激励都是暂时的,它没有持续的“激励性”,因为高工资维持一段之后,员工会慢慢习惯了高工资,会显露出“这都是我该拿的”,进而产生“工资低”的思想。如果工资再往上调,就会形成恶性循环。我是我工作的真实体验和激励。
双因素理论中,真正的激励因素是:成就、赞赏、工作本身;保健因素包括:与上级关系、与同事关系、与下级关系、工资、工作安全、个人生活、工作条件。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查一下“双因素理论”,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综上,那些在“多劳多得”薪酬制度下,员工积极性不高、又嫌工资低的人的心理就很好解释了:薪酬不是激励因素。
文章来源:网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