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弃购是否另有隐情?
作者: 昆明财税服务平台
关于富士康弃购笔者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在这里简单回答一下。工业互联大规模弃购,成为一个不太和谐的现象,工业富联发布新股发行结果显示,公司网上弃购新股数量为217.07万股,网下弃购新股数量为116.23万股,网上网下合计弃购数量为333.31万股,弃购金额达4590万元,这一金额创下A股新高。因素诸多,有的是不知道自己中签,有的弃购是担忧弃购,有的是资金问题弃购,
工业互联是一家独角兽,概念很多,规模很大,但净利润率不高和主营利润增长率并不高,没有显示出独角兽高增长的本质,富士康招股书显示,2015年、2016年、201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728亿元、2727.13亿元、3545.4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43.5亿元、143.66亿元、158.68亿元。净利润率仅为5.26%、5.27%和4.42%。
基于工业互联的主营业务,市场对其估值分歧较大,乐观者给与41.66倍的平均市盈率估值,将收获7个涨停,悲观一点给与20倍左右市盈率,也就是对应发行价大约两个涨停板,但是其母公司鸿海精密市盈率只有10倍上下。所以其未来走势存在颇大的分歧。
就工业互联这一概念而言,目前国内预期未来的成长空间不是特别大,根据 IDC 数据库统计,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 2015 年的市场规模为 641 亿美元(应计算了工业机器人等硬件设施), 2017 年的市场规模增长至 919 亿美元,预计 2020 年的市场规模可实现 1,275 亿美元, 2015-2020 年年均复合增速约为 14.7%。
另外工业互联网作为一个新名词,新行业,国内具体的定位也不明确,这一点工业互联在招股书中也有所显示,招股说明书的“不利因素”还显示,“工业互联网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工业互联网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对此,证监会发行部在反馈意见书中同样在表达疑虑,“请发行人(富士康股份)补充披露公司名称含’’工业互联网’的原因,该等称谓是否客观准确且有充分依据。”
而本次发行,网下投资者的配售股份有很大比例需要锁定一年,因此不排除部分投资者担忧未来市场走势难以准确预期,选择放弃配售。但是网上投资者没有参与配售失去了一个很好的套利机会,网上投资者按照笔者预期,收获60%收益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中新股了又不缴款,实在可惜。